古巴危机游戏攻略(古巴危机游戏攻略大全)
古巴导弹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不请自来!
古巴导弹危机准确来说是核武器危机,简单来说就是当年冷战期间美苏博弈造成,古巴作为南美洲国家,但是社会主义阵营,作为苏联的小兄弟;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用来防止一旦和美国发生冲突,能够第一时间近距离对美国形成军事震慑。当然也是因为美国之前在以色列部署了导弹,对苏联形成了实在威胁导致。
古巴导弹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在于三个方面:
1、美国空前重视自家后院(南美洲的控制力)
古巴危机虽然最后以美苏达成协议,没有发生毁灭性战争结束;但从这之后,美国对于自家后院的南美洲控制力加强,在美国的眼里,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次这样的事件,来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事防御。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南美洲动乱,美国会通过政治手段不断推动倾向自己的党派执政,避免出现以前的战略威胁,对于不听的就是采用经济封锁,压制工业及军事发展。
2、世界幸免于难,重归平静
以当年美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古巴危机一旦引爆,将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因为科技和破坏性武器性能的突飞猛进,地球可能毁于一旦。而最终重归平静,对于当时世界主要大国来说,都松了一口气。毕竟,当时的英、德、法、意、中等国都已经做好了战时准备。
3、美国严控核武器发展
从古巴危机之后,美国严格控制核武器发展,就算是自己的同盟国,除了早前几大国之外,后续几乎再没有允许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毕竟核武器这种震慑力对于美国来说过于可怕。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对于朝鲜、伊朗核协议这么重视,毕竟有前车之鉴,何况这两国家本身价值观和西方就有巨大差异。
综合来说,古巴导弹危机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松了一口气;而对于后续的美国来说,提醒他们对于后院的控制力以及核研究的敏感。
以上供参考!
如果苏联在1962年真的把导弹部署到了古巴,世界会毁灭吗?
不用加“如果”,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真的将能载核弹头的导弹部署到古巴了,还部署了轰炸机,但是世界并没有毁灭。
古巴导弹危机的前因后果其实很简单,美国人将导弹和核弹头秘密部署到意大利和土耳其,这种射程达到2000公里的导弹覆盖了整个苏联西部地区,包括首都莫斯科。在苏联后院部署核武器,苏联人当然很不爽了,而此时正好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与美国人谈崩并投靠苏联,而且主动提出希望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赫鲁晓夫与几个领导人合计合计也就拍板开干了,在赫鲁晓夫看来,苏联和美国同等的在对方后院部署导弹,即使美国人知道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再然后大家在谈判桌上再磨叽磨叽就完事。
之后苏联人以运送援助物资的名义秘密将导弹和核弹头运送到了古巴,第一批就在1962年7约运送了3500名军事人员和导弹过去,并且开始在古巴建造导弹发射基地,之后又送了几批,到8月25日全部导弹和核弹头就位,这批导弹能在古巴建造6个中程导弹发射基地。
可苏联人搞的再隐瞒,搞得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却无法隐瞒,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了这些正在建造的导弹基地,经过专家的辨认很快确认这就是苏联的核导弹发射基地,于是这些照片很快就摆到了美国总统的肯尼迪面前。
肯尼迪并不像赫努晓夫想象中的那么懦弱,在看到这些照片后大惊失色,决定立即召开紧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经过4天的激烈争论,美国决定对苏联进行摊牌,调动所有的海军和空军古巴实施全面封锁,禁止苏联船只以任何名义靠近古巴。同时在外交上争取主动权,一面在联合国大肆谴责苏联,一面争取美洲其他国家的支持,双方开始进入僵持阶段,可以说是互不相让,险象环生。
美国调集所有的力量进行封锁,而苏联则是派出搭载4核鱼雷的潜艇强行突破,最危险的环节是联B-59号潜艇跟美国驱逐舰狭路相逢,美舰毫不客气向苏联潜艇投掷5颗深水炸弹,而苏联艇长据说拿着可以发射核鱼雷反击的“圣旨”,只要艇长一声令下,核弹就能呼啸而出了。幸好B-59号潜艇指挥官并没有头脑发热,它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上浮返回。
而之后美苏在僵持几天后,赫努晓夫终于率先服软,开出“只要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苏联就可以撤出导弹”,显然也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而已,古巴核弹危机正式接触。
其实对于1962年古巴危机来说,就有点像两个黑帮站街互相对骂,互不相让,双方都知道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但双方都不想服软,这个过程怕就怕“擦枪走火”,至少在赫努晓夫和肯尼迪这里,双方最高领导都是冷静的,核弹危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机重重,只是媒体的宣传搞得险象环生而已。当然估计私下里苏联也没有吃亏,毕竟不久后美国人也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显然者又是一场交换而已。
不会,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在有核国家的核战争学说上都有很大的误解,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核战争的形式就是简单的“开头三板斧把所有的核导弹都打出去”,紧接着就赶快钻到地底下等待战争结果了。实际上根据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开展的专题研究,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一旦己方以先手优势发射出所有的核武器而并未彻底摧毁敌方的抵抗力量,那么在事实上就会造成“己方的无核状态与对手的核挟制状态”,自己反而变成了赤手空拳,只能听任对手摆布了。为了避免这种微妙的战略态势出现,美苏两国普遍采取了如下应对措施,一是研发高精度弹头,意图在首次核突击中彻底摧毁敌方的反击能力(但是依然有战略导弹核潜艇无法摧毁);二是加大核武器的部署数量,意图靠数量去把对方淹没(但是按照防御与进攻3:1的性价比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因此冷战时期双方可能发生的核突击将有很大的可能呈现出如下图景:有限地、审慎地使用核突击手段,逐步升级核战争,并在一方认为己方的损失超过预期之前终止核交火,在终止核交火后依然保留有足够的威慑性战略核力量以备可能出现的下一次核交火。换句话说就是“有限核战争”。
既然如此,我们把目光转移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如果苏联贸然跨过美国海军划定的封锁线世界就会毁灭,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双方一是没有意愿,都不愿意冒首次全面核突击而后丧失回旋余地的风险,即便是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核交火,苏联作为整体实力较为弱势的一方也有较大的概率在遭受到足够的损失后停止;二是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互相毁灭对手,彼时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依然以R-7导弹作为主力,且部署数量依然不足,双方的大规模核扩军恰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事情了;三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冷战的最高峰时期,美苏双方部署的核武器的总当量距离将世界彻底毁灭也差得远,以至于双方对于核交火爆发后的军队战略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保存实力,向赤道地区非辐射沾染区进发,去跟第三世界国家抢地盘以逐步恢复己方的实力。因此在另一个位面,古巴导弹危机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应该是:苏联跨过了封锁线,美国海军击沉了苏联货船,苏联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自认倒霉,回家拉倒。而在本位面,苏联借着古巴导弹危机迫使美国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IRBM,反而属于丢了面子赢了里子,还赚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古巴危机游戏攻略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