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吕布是被谁杀的)

游戏心得 2025-08-16 1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吕布的一些知识,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 吕布原本是什么意思?
  2. 吕布有三个主公,刘备则有五个,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就是枭雄?

吕布原本是什么意思?

吕布原本意思是小人,朝三暮四的变节者。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胯下赤兔马,掌中化杆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初事丁原,认为义父。后为董卓收买,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后来,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计,巧用貂蝉离间了董卓吕布,吕布又杀死董卓。

吕布有三个主公,刘备则有五个,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就是枭雄?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

三国演义中吕布最大的污点就是这个三姓家奴!那么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呢?

第一个姓肯定是他亲老子了!这个人到底是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在吕布老家五原县的传说中说他爹叫吕良,他爷爷是曾经戍边抵御匈奴的汉将吕浩!后来归于丁原麾下!

第二个爹就是丁原了,在吕良死后,吕布就跟着丁原混了,这时候应该十五六岁年纪,丁原看他武艺高强,就把他收为义子!后来被董卓用赤兔马收买了,于是吕布就杀了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三个爹是董卓,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这爷俩被王允算计,为了一个女人闹翻了,吕布就把董卓宰了!

三姓家奴说的就是这三个爹,古人讲究孝道,你有几个干爹不打紧,你总是杀干爹就不对了,这是为世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而刘备也投奔过好多人,最开始的卢植,然后是朱隽、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

那么为什么没人说刘备是几姓家奴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虽然投奔他人,但不是认了义父。吕布的家奴槽点就是杀义父,而且是杀了一个又一个,这就很过分了。刘备投奔的这些人类似于一种暂时寄居类的,相对比较独立,大家兄弟相称,互相帮助!虽然有时候也捅一刀,比如曹操,可是那是正义的,是反汉贼的行为!

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还是当今皇上的皇叔,来头不小。而且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比较大的,他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做派,老好人一个,假惺惺也好,装腔作势也好,反正大家对他印象不错,所以没人说他是什么家奴!

三,两个人的格局不一样,吕布纯粹是为了金钱美女,他活着估计也没什么太大抱负,弄点地盘,收点银子,享受下人生就很满足了,不然也不会被一匹马就收买了!

而刘备不然,人家是有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匡扶汉室为目标!这一点是吕布无法比拟的!

所以说,吕布是杀父求荣的三姓家奴,而刘备是驰骋天下的一代枭雄!

看来题主是看了《三国演义》才来提的这个问题,那好,咱们就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罗本老师对于大奉先的设定里就自带百分之百的反叛属性,并且还附赠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叛变反杀成功率,这让吕布的风评变得极差。因赤兔马动心,因为升职加薪的合同就把口口声声称作义夫的丁原刺杀,投身董卓;再因为貂蝉被夺,加上司徒王允的封侯劝诱,就让提拔了自己的董仲颖血溅受禅台;无处安身之时,投奔刘备,在刘备外出攻打袁术的时候夺下徐州,后来还因为几匹马围攻小沛,又差点儿把刘备围而杀之;这一切所作所为在古人的价值观里简直就是“人渣”的教科书一般的体现,古人提倡的道德观念首先是“忠”,一个可以因为宝马美女 高官厚禄就轻易背叛故主,并且对故主下杀手的人,是一定会遭到其他人唾弃的。

刘备虽然也是辗转于群雄之间,周旋于列强麾下,但刘备骑士团每一次的投靠,也都相应为自己的雇主立下了功绩,并且在离开的时候没有让雇主遭遇大的损失,更加没有痛下杀手,并且刘备前期的出场,很多时候都是以相助的形式加盟,并没有表明要宣誓效忠,誓死跟随,所以刘备的风评相较于吕布就高的多了。再加上刘备每次辗转也都不是因为有其他势力的钱财美色高官爵位的引诱,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创业理想,这也让刘备的口碑与形象也大大高于吕布。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知道,到底什么叫做“主公”。

主公含义的衍变

主公一词,最早出自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上面的引用只是其中一例,据统计,整部三国志,主公一词共出现十五次,其中《法正传》四次,《刘巴传》一次。《周群传》一次,《蒋琬传》一次,《彭羕传》七次,《杜微传》一次。无一例外,全部出自蜀志,而就时间上来说,只有《杜微传》那次是在诸葛亮在刘备驾崩后给杜微的信里提到刘备时所用。其他都是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称汉中王前蜀汉众臣对刘备的称呼。换言之,最早的“主公”是刘备平定益州到称汉中王之前这一时期,蜀汉一众文臣武将对刘备的专有称呼。

不知是怎样的一种魔力,在之后,主公一词成了一些臣子对自己所侍之主的统称,尤其是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几乎成上位者的代名词。

比如《三国演义》中各镇诸侯皆为“主公”。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起初被下属称作明公,后来称作丞相;而孙权则被称作将军。只有刘备被称作主公,还是在称王之前。

问题中的问题

吕布(吕布是被谁杀的)

按照主公严格的定义,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即便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设定,吕布三主公、刘备五主公的说法依然存在问题。

演义中吕布起初归丁原,后投董卓,之后自立,所谓“三姓家奴”,是因为他曾拜丁原、董卓为义父,再加上本身姓吕所以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这与投了多少个主子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历史上,吕布先后投过丁原、董卓和袁绍。其中只有董卓曾与吕布“约为父子”,也就是说历史上吕布只有董卓一个义父,自然而然也就没有所谓“三姓家奴”这一称呼。

而刘备更谈不上五个主公之说,无论在公孙瓒、陶谦、曹操、刘表、袁绍哪一个麾下,刘备都是独立的,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客卿”,从来没有认谁为主,更没有认谁为父,因为再落魄,刘备也是汉室宗亲,怎么可能到处乱认爹?所以就谈不上几姓家奴一说。

刘备与吕布的不同之处

刘备与吕布有三点不同,所以导致了对于二人的相近行为评价不一。

首先,二人的志向和理想不同。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在大汉传了那么多代之后,汉室宗亲这个名头已经不是很能说明问题,起码在权势、地位和财富上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刘备家道中落,不说一贫如洗也差不多,不然他也不能沦落到织席贩履,但是刘备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家门口有一棵桑树高有五丈多高,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

几岁的小刘备在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的时候,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如果他没成功,我们可以说这是不懂事的小儿所说的狂妄之言,然而刘备趁黄巾之乱崭露头角之后,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实现了理想。

吕布在志向和对未来的规划上与刘备有天渊之别。为了金银财宝和坐骑可以杀死丁原,又为了美女杀董卓。而后期自立征战天下也时常因一些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后期更是得过且过。

其次,二人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同。刘备半生漂泊,但是刚才说过了,无论他投靠谁,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无论走到哪都被待若上宾,从来不曾是与谁有主从的关系。

吕布则不同,他不仅是所属势力的将领,同时还放低身段到给人家当儿子,全无气节可言。

第三,刘备比吕布“狠”,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收买人心上。为了理想,刘备拉拢一切可用资源,其他全部都能舍弃。与关张同吃同住,甚至在张飞丢了刘备家眷时,说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话,使得关张二将深受感动;为请诸葛亮出山,猥自枉屈,三顾茅庐,痛哭流涕。正因为此,刘备将智多近妖的诸葛亮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至死不渝;长坂坡,将赵云七进七出救出的阿斗直接扔在地上,使得赵云一生肝脑涂地,毫无怨言的为刘备效命……以此种种,数不胜数。

而吕布不仅时常对部下横眉立目,面对陈宫的忠言妙计而不能用,只因为离不开他心中的温柔乡。按照今天的标准看,吕布是个疼女人的好丈夫,刘备简直就是绝世渣男,但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现状看,无疑刘备才是真英雄。


综上所述,吕布和刘备根本不是一种人,刘备是天生的君主,而吕布的定位更适合做一个属臣、武将。

另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刘备终极一生,终于得一方之地,与魏、吴三足鼎立而称帝;吕布则兵败身死。所以,以成败论,刘备自然是成功而正确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吕布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