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单挑(单挑决斗)
昆阳之战真正统帅不是刘秀吗?
昆阳之战的真正的统帅就是刘秀,既然是提到“真正”二字,就不能按照谁官阶大,军衔高谁就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统帅就是军队的灵魂,就是军队的核心,意思就是大家都认为他的战略方针准确,并按照他的战略方针去做,显获得最终的胜利。
很明显,昆阳里的王匡不是,他没有主导这场战争,更没有主导这场战争的胜利。刘秀才是,也是这场战争让他套上了主角的光环。也奠定了他以后的地位,包括众将领心目的地位。
就说到这里,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太极云飞扬,有粉必回,有问必答。
当然是!后汉书,汉书都有详尽的记载!
“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顾炎武这样评价昆阳之战的!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昆阳之战具体细节,后汉书有夸大嫌疑。汉书记载,新朝王邑,王寻率43万大军直逼昆阳小城!小城中驻军不到一万人,大将王凤闻讯献降,但新朝大军不授,王凤等众人惶惶不可终日,只有时任偏将军的刘秀率领十三人出城搬来一万多人的救兵!王邑王寻把昆阳围了个水泄不通,自然也不把刘秀区区万人小分队放在眼里!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荒唐的新朝三公为了一展王师风范,居然下令,由二王亲领万骑单挑刘秀,而其众不得相助!由此一个历史笑话诞生了,刘秀凭借地理,天时,搞偷袭,突击,把二王打得溃不成军!王邑战死,王寻逃命!时逢天灾,新朝大军又失了施令主帅,加上城内守军也突然杀出!于是便有了昆阳之战,以弱胜強的历史经典!
昆阳之战,首功刘秀!
原本不是刘秀,是刘秀争取过来的。是刘秀提出的建议被其他将领所采用并身体力行之,从而成为主导这场战争的统帅。刘秀带领13骑突围,率领援军积小胜为大胜,并率三千精兵直捣敌人大本营,斩杀敌主力近万人,斩杀主帅王寻,里应外合以近2万兵力大败王莽军40多万人,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毛泽东在评价刘秀时,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