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老的《我的世界》死法(揭秘古老的《我的世界》死法视频)
你知道古代发生过什么奇葩的死法吗?
史上最奇葩的死法,就当数春秋时期的晋景公,麦饭而殒命茅厕。
晋景公年间,由于听信小人谗言,晋景公一怒而错杀满门忠烈的赵氏全族,而是晋成公的姐姐,也就是晋景公的姑姑,赵氏一族赵朔的妻子因怀有身孕,避于皇宫,而幸免于难。后其生下孩童赵武,好在受赵朔的门客和朋友终是保住了一命,这也便是“赵氏孤儿”一词的由来。
赵氏冤案过去不久,由于种种原因晋景公也意识到自己杀错忠良,便平反赵氏一族清白,但悔恨不已,成日忧愁,更是疑虑有人会为赵氏一族复仇。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终于在一天夜里晋景公,猛然梦见一个披头散发的恶鬼前来索命,追着他从皇宫宫门一直到内室,穷追不舍,就仿佛现实一样,吓得他浑身冷汗,醒来仍旧惊惧不已,浑身颤抖。
在充满古力怪神的那个时代,迷信使得晋景公茶不思饭不想,于是便命人请来了精通算命的神巫。神巫掐指一算,便把晋景公的梦娓娓道来,使得晋景公深信不疑,便问道如何才能避过一劫。神巫言道,这是厉鬼索命,此劫无解,王过不了今年新麦可食的时候。
晋景公听完愤怒地将神巫赶走,但是对这话深信的晋景公,从此疑神疑鬼,日夜不眠,终是忧虑成疾,大病一场。于是便请来秦国名医医前来救治。然医缓诊断了一番,对晋景公说“大王,您的病我是治不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不能针灸,吃药也没有用。已经无力回天了!”晋景公无奈,便放弃了,开始了得过且过的生活,这也便是成语病入膏肓的由来。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奇迹却发生了,晋景公撑到了小麦收成的时候。而犹如回光返照一样,晋景公的面容渐渐红润起来,神采有力,胃口大开,便命人准备新麦吃食。还让人把神巫带来,让他看看新麦,竟然说自己撑不过新麦收成的时候,遂把神巫拉出去斩了。
然而吃食完新麦所做的食物,晋景公肠胃翻滚,腹痛不已,匆匆忙忙地便跑去了如厕。也不只是为何,到了如厕,晋景公,突然感到心悸不已,腿一听使唤,便跌入了粪池里,一代君王命丧如厕,沦为千古笑谈。
穿越古代你有多少种死法?
1 你身穿到了乡村因是外乡人,听不懂古时候方言,短头发,奇装异服,被当做流寇打死。
2同上被当做妖孽打死。
3这还不算病毒什么的,病毒爆发你被当做瘟神,烧死。
4女人被迫嫁给无妻村民生孩子难产。
5穿到荒郊野外,没有生存技能,饿死。
6在野外被野兽,蛇虫鼠蚁,咬死。
7穿到城镇,没有路引不准进城,饿死
8没有路引,被当做流寇抓起,大牢里打死。
10没有路引,抓着发卖,去青楼妓院,身不如死。
11没有路引,流民,充军,砍死。
12被地痞流氓盯上,被卖,强,折磨死。
13魂穿,被家人发现,毕竟语言习惯不一样,当做妖孽烧死。
14被家人发现对你各种驱邪,乱七八糟的吃死。
15富贵人家发现重复以上死法,可能关着你饿死。毒死。关一辈子郁闷死。
16魂穿皇家,被皇帝发现秘密处死。
17胎穿,在底层,没出生营养不良胎停。
18平安出生,小儿病症,,没多久夭折。
19你是女孩刚出生就被溺死。
20长大了要服徭役,累死
21十三四岁嫁人,生产,难产。
22胎穿富贵人家,被后宅暗算,夭折。
23富贵人家小儿病,夭折。
24皇家,暗算,夭折。
不算以上这些,按照古代贵族、士大夫、地主的人口占比,穿越后大概率就是个佃农、奴仆,匠户、军户也不是不可能,乞丐、流民也是大概率事件,能做到自耕农就不错了。
哎呀!绞尽脑汁只写了这么多,实在是不知道还有什么了。。比脑洞的时候到了,
死于抑郁症。
古代其实很压抑,已经适应了现代文明的人,再回到过去,心理上很难适应,所以容易死于抑郁。
死于科技的落后,比如因为没有便捷的通讯方式,难产,急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白白丢了性命。
死于医疗的落后;
死于封建礼教;
死于相思,因为穿不回来,相思成疾......
古代加官进爵的死刑是什么样的刑罚?
所谓“加官进爵”,便是由司刑之人将桑皮纸揭起一张,盖在受刑之人脸上,然后嘴里含着一口烧刀子,使劲喷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贴服在脸上,紧接着又盖第二张,如法炮制。直到七张叠完,受刑之人便活活窒息而死。那七张纸叠在一起一揭而下
“加官进爵”在古代并不是单单指“升官发财”,而也指的是酷刑中的一种。
相信很多人也是在看完《如懿传》之后才对这种刑罚有了了解的,在《如懿传》中凌云彻就被海兰假传圣旨用这种刑罚将他给干掉!而据历史记载,这种酷刑的创造者就是明朝的朱元璋,是专门用来对付哪些对他“图谋不轨”之人的,由他所发明的酷刑真的非常多,比如铁裙之刑、剥皮刑等都是由他发明,简直就是个不择不扣的“暴君”!
加官进爵的施刑过程:
1、在施刑前,先将犯人平躺绑在一个木板之上,让犯人面部朝上,然后将一张“桑皮纸”铺在犯人的脸上,刑行之人便开始向纸上喷上一口水或者酒,让纸贴在犯人的脸上,一贴就是9品官。
2、然后在脸上盖上第二张纸,在向纸上喷上第二口酒,依次类推,直到犯人不能动弹为止,一般人都贴不过5张纸就会窒息而亡。
古代哪些人死后称卒?
古代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称为“卒”。
卒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缝好了线的衣服。本义指完成、终结,由此引申为死亡。
古文“卒”字显示在衣服的下摆有一横,表示将衣服底下扎紧,这就是为了让穿上衣服的死者的灵魂不外泄。所以“卒”字表示死亡的意义,就源于周代人们为死者举行“袭尸”,即用厚厚的丝绸衣服包裹尸体的仪式。
【卒】“卒”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其本意为完成、终结,后引申为死亡。“卒”在古代称大夫的死亡,《礼·曲礼》云:“大夫死曰卒。”有时也称诸侯的死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这里表示诸侯的死。唐朝以后“卒”字的使用对象更为普遍了,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里有这样的描述:“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这里的“卒”泛指死亡。
后卒是古代指大夫和官员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