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皇帝成长计划2太庙

游戏心得 2025-07-15 8
解密皇帝成长计划2太庙说明:
  1. 刘秀东汉太庙供奉到西汉哪个皇帝?
  2. 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的尊荣,为何道光皇帝却遗言不入太庙呢?
  3. 万历把谁移出太庙?

刘秀东汉太庙供奉到西汉哪个皇帝?

第一个肯定是刘邦 这是无可置疑的!所有的汉代后裔皇帝都是刘邦子孙后代!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太祖(高祖刘邦)都是供奉在主庙正中左边,打个比喻东汉末年太庙 中堂供奉左边为刘邦,后边为刘秀

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的尊荣,为何道光皇帝却遗言不入太庙呢?

你问题描述的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也不太准确,事实上一般的皇亲国戚没有进太庙的资格,只有皇帝和他们的重要老祖宗才能进太庙供奉。再有就是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极少数大臣,这些能进太庙的大臣并不是在太庙正房里供奉着,而是在太庙偏殿里立有牌位。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进太庙就是人死后最高的殊荣,所以皇族和大臣们都以死后能进太庙为无上荣耀。

下面咱们说你问题的后半部分,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次子,由于嘉庆皇帝的长子早年夭折,所以实际情况道光皇帝就是嫡长子。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历史上有嫡长子继位的传统,但是清朝这个边外民族统治者并没有将这个传统继承下来,所以清朝嫡长子继位的概念很模糊,基本上已经将这个思想弱化了。纵观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也就道光皇帝是嫡长子继位,由于它的特殊性,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了一下。

道光皇帝处在清朝非常尴尬的一个时期,内忧外患国内时局动荡不安,道光皇帝这个人怎么说呢?不能说他昏庸无道,充其量也就是平庸无为吧!道光皇帝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他自己的衣服破了就用补丁补一补,一个皇帝穿补丁衣服,估计清朝也就他独一份了。鸦片战争就发生在他执政期间,由于道光皇帝的立场不坚定,致使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签订让清朝的国土已经不再完整,清皇室祖训有规定,皇帝在任期间丢失国土的,死后不能进入太庙供奉。道光皇帝临死前遗言自己不入太庙,也是感觉自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同时也不让自己的接班人咸丰皇帝为难。但最后的结果道光帝死后还是进入太庙了,咸丰皇帝并没有执行他的遗言,可能是出于最基本的孝道吧!

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其中的十一个都在太庙供奉,只有末代皇帝溥仪死后没有进入太庙,清朝灭亡后新中国解放。溥仪已经不再是皇帝,他只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公民,死后和普通人一样进行了火化,最后能将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已经很不错了。

“死后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这是清道光帝旻宁临终的遗诏。在古代,太庙是古代帝王的宗庙,最早是帝王祭祀先祖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皇后与功臣等也可以进入太庙享祭。皇帝崩后入太庙天经地义,而道光帝旻宁却自己下旨不入太庙

留下不入太庙的遗诏,不外乎两点:

  • 第一,道光帝旻宁庸碌无为,清朝江河日下,尤其割地赔款违背清朝祖训;
  • 第二,道光帝此举不过做个样子,并没有实际作用


古代太庙有个规则,那就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得入太庙”。
旻宁并非人臣,所以说不上忠,作为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旻宁对于父亲嘉庆帝颙琰与养母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都极尽孝道。如此看来,旻宁并不违反传统上“不得入太庙”的规制。

然而,相传清朝还有一条祖训——“子孙凡有丢寸土者,死后不得入太庙。”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旻宁可真是没有资格入太庙了

清朝国力在乾隆年间达到极盛,随即陡转急下,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不过转瞬。嘉庆皇帝颙琰已经是资质平庸,他的儿子道光帝旻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道光帝在位期间平定张格尔叛乱、整饬吏治与盐政,但可惜旻宁资质愚鲁,清王朝的各种弊端也是积重难返。旻宁勤政多年,除了抠门出了名,其他方面几乎都无所作为。

最关键的是,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被迫开口通商。从此,清朝门户洞开,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时代。

道光帝旻宁在位多年,清朝国势衰微,或许这也是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的命数注定。然而旻宁最可恶之处在于,鸦片战争之后,旻宁明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却只会在深宫大内如同怨妇般自怨自艾懊恼自责,完全没有做出改变的努力。八年里清朝苟安姑息拒绝变革,最终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虽然庸碌无能,但道光帝也算有自知之明,皇帝做得如此失败,割地赔款什么的一样不少,自然是没脸去见他的列祖列宗。留下“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这样的遗诏也是情理之中——作为帝王,旻宁碑上能写什么呢?勤俭节约孝顺父母?

不过,道光帝虽然留下了这么个遗诏,他的儿子咸丰帝奕詝可没这个胆子遵旨,旻宁驾崩后依旧入了太庙。

万历把谁移出太庙?

万历皇帝并没有自己的祖父嘉靖皇帝的牌位挑出祖庙。真正做过把祖宗牌位移出祖庙的皇帝是嘉靖皇帝,这是由于嘉靖皇帝并不是前任皇帝正德皇帝的子嗣,由于正德皇帝驾崩时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作为血脉最接近皇室的藩王支脉,当时的兴王朱厚熜进京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追受皇帝位,牌位加入祖庙进行祭拜,于是和大臣开始了多年的拉锯,最终把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的牌位挑出祖庙,到偏殿祭拜,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如愿进入祖庙,史称“大礼仪事件”。

嘉靖皇帝的父亲被移出太庙。

解密皇帝成长计划2太庙

嘉靖皇帝奉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奉明孝宗朱祐樘为皇伯考。既然他的父亲被成为皇考,即使被追封为皇帝了,他就想着让自己父亲的牌位移进太庙,但是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这个意思就是说,按照礼法,在太庙中最多供奉七个皇帝的牌位。这七个牌位中还有一个是终身制,那就是开国之君(一般是太祖、高祖),其他六个位置就要 “亲尽则祧”。“ 亲尽”就是说,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牌位就要被移出太庙。

这时候嘉靖帝就瞄上了朱棣得牌位,因为朱棣跟他最远,大臣们这时也是一片反对声,甚至将朱棣得名号改为明成祖才使朱棣得牌位躲过一劫,嘉靖帝顺利地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假皇帝鸠占鹊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明成祖朱棣虽然躲过了被移除太庙的命运,可他的儿子就没有办法跟他一样幸运,惨被嘉靖皇帝的父亲所取代,实在令人唏嘘,嘉靖帝也够奇葩的,公然枉顾祖上训规,自然会遭到后人的唾弃,到了万历朝的时候,又将嘉靖帝的父亲的牌位移出了太庙,放到他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