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计划恒星系内飞行所需燃料一览(戴森球计划恒星可以降落吗)
戴森球计划o型恒星什么意思?
戴森球计划0型恒星是把恒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分成不同等级,进一步解开宇宙之谜。恒星是基本粒子组成的,是一颗颗巨大热核反应堆,时时刻刻都在释放巨大能量,恒星是宇宙的主体星球多如牛毛,十亿光年直径的银河系就有上千亿颗恒星。
戴森球计划人造恒星怎么用?
第1步:打开“戴森球计划”游戏,点击“继续”启动游戏。第2步:接着打开“星际物流运输站”,将反物质棒的原材料运输到“粒子容器”。第3步:接着打开“粒子容器”,将原材料放入。第4步:经过加工后,就可获得“反物质棒”。第5步:接着将“反物质棒”,放入“人造恒星”,即可用来发电。
KIC 8462852恒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被证明有戴森球?
KIC 8462852恒星,2011年首次被发现,被科学家们称为“有趣”和“奇特”,他们观测到,这颗恒星会在不规则的时间段里,光变曲线大幅度的降低,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2%。一般来说,望远镜观测到的恒星,在一个时间里,光变曲线降低,都只是因为它的行星运行到了它和我们之间,亦或者是星际尘埃的遮挡。
但是,行星对恒星造成的凌星现象,一般只会把光度曲线降低至不到1%,而KIC 8462852却高达22%,行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质量,也不会是另外一颗恒星的影响。科学家们反复检查了设备,发现这一数据并不是由于某些错误而得出的,它确确实实是很奇特的一颗恒星,因此,一些十分有趣的假说也纷纷冒出了头。
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外星人假说,在这个离我们1400多光年的地方,也许会存在着外星文明,如果这个恒星的特异性是这个文明所造成的话,那么它光度曲线的大幅度变化,应该是恒星表面的超大型空间建筑——戴森球。
题目问在何种情况下可被证明有戴森球,我们尚无法证实,只能是给出假设,假设当这个恒星附近有着一个远超我们的文明存在,他们的文明已经发展至,可以将恒星释放的能量化为可使用能量。将恒星的能量转化的,就是戴森球装置,当一定时间我们观测到这颗恒星光度曲线大幅度降低是,可能就是戴森球正在转化恒星的能量。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而已,若是KIC 8462852真的存在超高等外星文明,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并不会是幸事。
据说KIC 8462852恒星发现了有戴森球,是真的吗?
KIC462852恒星亮度会无规律地变化,最高可降低22%,因为没有行星围绕它旋转,有人就怀疑是超级文明在其周围建起了“戴森球”。
这种说法基本是没有依据的。戴森球只是人类幻想出的一种东西,认为如果文明足够发达,可以直接在恒星周围建设轨道器,因为距离恒星近,将接收更多的恒星能量,满足文明的发展需要。但没有证据表明超级文明一定要这样搞,宇宙中核聚变材料充足,当科技实力足够,核聚变技术成熟的时候,可以直接提取储存就行。没必要建设戴森球,把自己困在恒星旁。
恒星的亮度本身会因为核聚变的进行,发生小幅度的变化,其直径也会很小的变动。据观测,太阳的直径就会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但也不过几公里,对比太阳的庞大体积可以忽略。另外,当有巨大的天体绕恒星运行的时候,会遮住恒星的光,造成恒星亮度周期性地下降。KIC462852恒星亮度变化的幅度较高,周围没有探测到行星,目前还不能肯定它这种亮度变化的原因,也不能证明它周围的不规则遮光物就是戴森球。
造成KIC462852恒星亮度周期性变化的,基本不可能使戴森球,更可能是较浓密星云的遮蔽。这种说法有一定的观测证据,但发生的几率也很低,也被质疑。外星人、行星碰撞假说,可能比尘埃遮蔽更不靠谱,广受质疑。
当然不是真的。所谓天鹅座有一颗恒星疑似有戴森球结构,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现在经过科学分析,结论是自然现象。
这颗星编号为KIC 8462852,是一颗距离我们1480光年的恒星,俗称“塔比之星”。
这颗曾经引起天文学家们极大兴趣,以为找到了地外文明证据的星球,已经被盖棺定论,其奇怪的遮光现象并非文明巨厦,而仅仅是尘埃所致。
这项研究是100多位天文学家组成的科学团队得出的,领导者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特贝莎·柏亚金(Tabetha Boyajian),她是最早研究KIC 8462852的专家,而且“塔比之星”的昵称就是以她名字命名的。
他们通过研究各种世界上最先进天文望远镜多年的观测数据,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些望远镜中包括NASA的斯威夫特太空天文台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斯威夫特天文台包括三种观察不同波长射线的仪器,即突发警报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紫外线/光学望远镜;斯皮策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红外线望远镜。
最初引起天文学家们关注并曾经怀疑具有文明活动迹象的原因,是“塔比之星”奇怪遮光现象,这颗恒星每过一段时期,就会出现周期性遮光现象,亮度大幅度下降。
本来恒星被遮光是一种常见现象,凡是有行星相伴的恒星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叫行星凌日。就是行星运行到了人类观测恒星的视线中间,遮盖了恒星部分光茫。但这种遮光现象一般是很小的,即便木星这样巨大的行星也只能吧太阳的光茫遮盖住1%。
但这颗“塔比星”遮光现象比例很大,最大时竟达到恒星光芒的22%!
没有这样巨大的行星,因此不可能是行星遮光现象。
这就引起了天文学界的密切关注。特贝莎·柏亚金带领一个团队对“塔比之星”进行了多年研究,在2014年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上,柏亚金把自己的研究数据给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杰森·赖特看。
赖特看后也很惊讶,他认为柏亚金的解释都是从自然方面考虑,没有扩大思路。这种遮挡物达到恒星面积四分之一的巨大构造,除了自然现象,也有可能是智能生物的杰作。
由此,“塔比之星”的外星文明戴森球说法出台了。如果这种现象真的是智慧文明体的杰作,那就是一个戴森球结构。
什么是戴森球呢?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种设想,就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最大限度利用本级恒星能源才能够满足文明发展的需求,利用的方法就是建设戴森球。
戴森球就是建造一个巨大的结构,如果在太阳系,这个结构的半径有1.5亿千米(太阳到地球轨道距离),把太阳包裹起来,这样就能够把太阳全部或大部分能量吸收转化为可用能源。
根据卡尔达舍夫宇宙文明等级的划分,戴森球结构就是文明达到了二级的象征,就是能够完全掌控和利用本级恒星资源和能源。
而人类文明目前还处在0.73级,达到一级文明人类才能够完全掌控利用地球资源和能源。科学界预测,人类达到宇宙一级文明还需要200年左右,达到二级文明需要5000年左右。
因此,如果“塔比之星”真的有戴森球结构,那里的文明就相当于宇宙二级文明,比人类文明要高出几千年。
如果是真的,这么强大的外星人对我们会有威胁吗?时空通讯认为完全没必要担忧。
首先,根据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理论,二级文明的活动范围是周围恒星系统,也就是在10光年左右附近恒星之间活动。而塔比星距离我们1480光年,二型文明还不具备这么远的活动能力。
其次,我们看到的“塔比之星”已经是1480年前的“塔比之星”,现在那里已经过去了1480年,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难以预料,如果他们想灭掉我们又有能力灭掉我们,早就来了。
第三,时空通讯一贯认为,文明的发展趋势是和平与共享,高级文明的最终所需资源只有能量,而整个宇宙都是由能量组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本没有必要依靠相互残杀掠夺来取得。一个小小地球在宇宙中如灰尘一般,实在没有什么可供炫耀的资源,就别自作多情了。
现在我们前面所说贝莎·柏亚金团队的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望远镜对“塔比之星”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观测光谱分析,一些光变特性表明,在我们与“塔比之星”的视线之间,有一片由尘埃碎片组成的巨大“乌云”,这片巨大的“乌云”有厚有薄,将星光散射开来,从而产生了我们观测到的光变。
而且这片“乌云”是围绕着“塔比之星”旋转的,因此才会出现周期性遮光现象。
而对于这片“乌云”的来历,有各种说法,比如行星撞击破碎、彗星破碎、星际尘埃等。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所致,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人类一直希望找到地外文明,以解脱自己在宇宙中的孤独魔咒,但迄今尚无突破。“塔比之星”的希望又破灭了,或许新的希望明天又会到来,我们还需静静的等待。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感谢粉丝朋友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原创版权,未经作者同意并授权的一切转载和内容引用均视为抄袭侵权,可能受到法律责任追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戴森球计划恒星系内飞行所需燃料一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