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之名,如何保持最佳人数比例?(以校之名怎么提高学生数量)

游戏技巧 2025-09-22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以校之名,如何保持最佳人数比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学校面积与学生人数的比例?
  2. 学校行政人数配备标准?
  3. 一个学校可以有多少指标生名额?
  4. 中小学校校级领导职数配备标准?
  5. 学校中层配置数量有文件规定吗?

学校面积与学生人数的比例?

不成正比例,相反是成反比例的。因为学生人数越多,人均占地面积就越少。就像有一百个苹果,如果5个人来分,每人就可以分20个,假如是50个人来分,那一个人就只分得2个了。

1、建筑容积率最大0.8,楼层数最多为三层,生均建筑面积按15平米(各种用房)估计。

需要的最少土地面积应满足:学生人数*15/2.0(平均楼层数)/0.7(容积率)。如果学生人数是1000人,则建筑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0714平方米(约合16亩)

2、绿化用地:生均不少于1平方米

3、活动场地:200米环形跑道(加2组60米直跑道),周边间距不小于10米,约6300平方米(约合9.5亩)。综上,1000人的小学校,用地面积不小于18014平方米(约合27亩)

以校之名,如何保持最佳人数比例?(以校之名怎么提高学生数量)

学校行政人数配备标准?

县属小学可设教导处、总务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18个教学班以上的可配副主任各1人,12个教学班以下的小学原则上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工作机构,可各配备主任1人。

乡镇(街道)初中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人。

以普通中学为例,学校行政人数配备标准如下:校级领导一正四副(即校长一名,副校长〈含专职副书记〉四名),工会主席一名,党办主任一名,行政办公室主任一名,妇联主任一名,(共青团)团委书记一名,总务处主任一名,教务处主任一正一副(据在校学生数定),政教处主任一名,教研室主任一名,教辅科主任一名,安保科主任一名等。

一般乡镇中小学校级行政设校长1人,副校长1至3人,工会主席1人。中层包括教导处,后勤处,德育处(中学为政教处)各设主任1人,副主任根据学校规模设置人数。另外中学还要设团委,小学设少先队大队部。有些大的学校还要单设党委副书记,加设校长办公室。

一个学校可以有多少指标生名额?

回答,指标生的名额是根据你所在学校的总人数和是不是重点一批次学校来配比的,如本届中考生有800人,那么最多给该校协调到100个名额就很不错了,毕竟中考学校还是认你的真实能力,因为你后面要参加高考,那是全国的考试,还是用实力比较好。

中小学校校级领导职数配备标准?

小学领导班子的配备标准如下:

小学段学校规模在36个班及以上的,可配备校长1名,副校级领导3名;

规模在24—35个班的,可配备校长1名,副校级领导2名;

规模在12—23个班的,可配备校长1名,副校级领导1名;

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可配备校级领导1名。若有下属完全小学或教学点的学校,可根据分布点及规模相应增设副校级领导。

学校中层配置数量有文件规定吗?

我工作二十多年了,大多数时间在学校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有规定学校中层领导配置标准的文件。

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担任初二级部主任。那时候学校有二十多个班的办学规模,教师八十多人,学生一千人左右。学校领导设置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党委书记1人,工会主席1人,教导主任1人,年级主任4人,团委书记1人,办公室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如侵权请通知删除。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进城的潮水,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现在我们这学生还有三百多人,学校校长已经换了好几任。学校中层领导岗位也有很大变化。现在的配备是这样的。

现在学校领导设置有校长兼党委书记1人,教学副校长1人,副校长兼工会主席1人,副校长兼政教主任1人,教导主任1人,年级主任2人,团委书记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校园文化兼宣传工作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人,办公室主任1人,总务兼安全主任1人,德育主任兼体卫艺工作1人,电教主任兼人事工作1人,家委会主任兼防疫1人。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如侵权请通知删除。

现在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学校中层领导既要做好行政事务工作,又要保证质量上好课。还没有任何岗位补贴,越来越难干了。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如侵权请通知删除。

最近几年学校中层领导辞职潮在很多学校上演,导致学校中层领导力量薄弱,人才缺失。

学校中层干部到底要配多少数量才合理,教师们对此颇有争议,莫衷一是。

近几年,因为教育抓精细化管理,学校管理事务比前几年成倍增加,学校行管工作特别繁忙。加上年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逐渐增高,而大部分女老师都不愿意担任学校中层管理职务,使得学校行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校长无奈增加中层干部职数。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学校校长也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了不同职数的中层干部。

我们学校近四十名教职工,中层配了七人:政教处2人,教务处1人,教研处1人,办公室1人,总务处2人,另有一名报帐员。

校级干部3人,分别为正、副校长各1人,工会主席1人,校长兼支部书记。

大家说我们学校中层干部职数合理吗?

没听说有职数规定。但总感觉大多数学校里领导职数过多。据了解,大多数乡镇初中学生人数只有几百人,老师50人左右,但领导人数却多达十几,甚至二十人。校长、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后勤副校长、业务副校长、政教副校长、安全副校长、人事副校长、政教主任、业务主任、后勤主任、师训主任、团支部书记、各年级主任、各科教研组长等等明目众多。按理说,这样人数众多的领导干部队伍应该对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毕竟一个领导带动两个老师不就完了吗?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一是领导干部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个别领导水平远低于普通老师,这样的人怎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呢?二是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比如每一位主任都对应一名副校长,通常情况下,家是副校长当,活是主任干,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互相扯皮。三是在绩效考核时,领导干部按职位高低有对应的加分,最终结算分数排在前面的大多是领导,这样的结果往往不能服众,老师们怨声载道,势必会影响工作情绪。

记得,二十年前的初中学校里也就三四个领导:校长、副校长、主任、会计各一名,那时工作不也开展的井井有条吗?希望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精简干部职数,让更多的人把精力用到教学上。

关于以校之名,如何保持最佳人数比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