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乱皇后游戏攻略(红颜乱皇后和女主是什么关系)
长孙无垢是盛唐红颜,皇后中的楷模吗?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能干的女人,此话有一定的道理。
“千古贤后”养成记,不是在某个方面有突出表现,而是她的整体品行、为人处世和政治胆识都会高人一筹。长孙皇后,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女中贤后。李世民在位期间,她识大体、顾大局,为大唐江山社稷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细数一下长孙皇后的过人之处:
一、为丈夫:力挽狂澜
长孙皇后自13岁时嫁给李世民之后,就对这个男人死心塌地,深爱无悔,并在背后有始有终地帮助着自己的老公。
我们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皇位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唐也不例外。李渊膝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由于李建成目无尊长、甚至忤逆师祖,一度做出了“逼宫”的蠢事,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当皇帝的心太切,最终太子被废。在这件事上,长孙氏明白丈夫的心思,为了助夫君一臂之力,她联系长孙无忌,主动走近公公李渊,而且还把妯娌们的关系处理的十分融洽,李渊很是看好这位儿媳。
玄武门之变,长孙氏亲自为李世民的亲信武士打气,激励他们斗志。最后,李建成、李元吉双双被杀,李渊不得不退位,李世民最终黄袍加身。不得不说,没有长孙氏的帮助,李世民不可能顺利地坐上龙椅。
二、察后宫:谦让、随和
李世民继位以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我们知道,深宫历来都是一块风云诡谲的政治燃烧地,虽然不似前方将士打仗血染疆场,可深宫里的刀光剑影历来也是望而生畏、冷箭频发。
但长孙皇后与别家皇后不同,她确有母仪天下之风范,但却没有颐指气使的暴戾乖张。她主持后宫,讲究民主、讲究和谐。李世民的身后,他总不必再操心忙完国家大事,再忙后宫之事。而且长孙皇后很识大体,她本是情种一个,但却从来不独占李世民,同为女人,她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所以长孙皇后是一个知足、知性、知心的女人。
对于李世民而言,娶到长孙皇后,何止拥有半边天?
三、为国家:犯言直谏
长孙皇后虽为内人,但她却深明大义,能站在李世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她从不直接干政,而是在丈夫的身后及时劝谏。
《隋唐嘉话》曾记录了历史上一则有名的故事:太宗怀鹞。这是发生在李世民和大臣魏征之间的故事。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此人直言进谏,心怀耿直,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会直言不讳地跟皇帝交底。所以,李世民往往会“敬而远之”,看到魏征前来,李世民都会退避三舍。
故事是说,一次下朝之后,李世民正在赏玩异邦送来的一只名贵的鹞,忽见魏征前来,李世民躲之不及,便将鹞藏于怀内,而魏征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就故意跟李世民拖延时间,最后导致鹞闷死在怀中。
李世民气急败坏回到后宫。长孙皇后问为什么会这么生气,李世民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皇后。皇后什么也没说,回寝宫换了一套正规的礼服前来跪拜李世民。李世民很惊讶地问所谓何来。长孙皇后说,皇帝治理天下,贵在明德,如今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谏的臣子,皇上应该感到庆幸才对,倘若陛下你是一个昏君,又岂有大臣敢如此犯上直言呢?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顿感欣慰。
四、防外戚:秉公为国
自古以来,外戚和宦官在庙堂之上,都是不可小觑的两股势力。长孙皇后深得朝廷上下拥戴,拥有较高的名望,其哥哥长孙无忌脸上也倍感有光。按理说,长孙无忌会因为妹妹受器重,会官升至极,会位极人臣,可偏偏没有。
长孙皇后是一位睿智的皇后。在她看来,外戚势力不可过大、过重,他经常会在私下里跟李世民聊起此事。前有吕后前车之鉴,外戚本不该占据朝廷显贵,而且长孙皇后也并不忌讳,也会私下主动找长孙无忌谈及此事。甚至长孙皇后在临死之前,还在举荐房玄龄,说他是一位忠臣,可以重用。
千古贤后,不是一朝皇后的母仪天下,而是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虽然英年早逝,但其作为和贡献,都是为世人所敬重和尊重的。
长孙皇后(600—636),她的名字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很多人说叫长孙无垢。祖先为北魏拓跋氏,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礼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死后葬入昭陵。
她生性节俭,母仪天下。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贤淑温良的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曾经向唐太宗提出“居安思危,任贤纳谏”的建议。
长孙无垢,小字观音婢,唐太宗的文德皇后,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史称“千古贤后”,国母典范。 著有《女则》《史论东汉明德马后》,晴空此前有一篇图文详述了长孙皇后春游赏花所作的《春游曲》,作为唯一流传于世的诗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看图文:唐太宗长孙皇后兼职成诗人,存一首《春游曲》尽显林下风致。
唐仲友:“有古后妃之美,无后世后妃之失,太宗谓内良佐,信夫!若长孙皇后之贤,自三代而下之绝无仅有者也。
盛唐红颜的写照
“井上新桃偷面色, 檐边嫩柳学身轻。”此诗句出自长孙无垢的《春游曲》,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长孙无垢对自己的美貌何等自信!桃花如同胭脂般酡红,定是从我脸庞上偷走的面色,屋檐下的嫩柳方才抽出新条纤纤弱质,修长摇曳,也是学习我的轻盈身姿!上林苑的春色都沦为了自己的陪衬,因为“唯有牡丹真国色”。
千古贤后,当仁不让
1、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在尚未成为皇后之前,李世民常年出征在外,长孙无垢竭尽全力免其后顾之忧,出入宫闱,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缓和排解丈夫和皇帝的矛盾间隙,稳定后方。玄武门之变那样的生死境地,仍然陪同李世民同进退共患难,亲自勉励将士,鼓舞士气,最终夫妻相扶相携登尊位。
2、聪慧过人知进退,辅佐丈夫护贤臣。长孙无垢勤奋聪慧,见识卓越,与太宗李世民能够谈古论今,见解独到,弥补皇帝政务中的不足缺漏,是历代皇后所不能及的。知道自己的家族势大,懂得避让进退之道,庇护那些敢于直谏的忠臣良将比如魏征、房玄龄等人,提醒太宗不忘施行仁政,面面俱到不存私,深得太宗之心,堪称完美的国母。
3、生活俭朴不奢侈浪费,教子有方,驭下有道。首先对于太宗的皇子们要求严格,以谦恭节俭为先,一视同仁,亲生儿女也不例外;宽和明理,不冤枉任何人,不因为宫人地位低下而滥杀无辜,常常能够平息丈夫的暴躁脾气的错误决定,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说:“皇后在各种政务政事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其有好处。
有《关雎》后妃之德
诗人美后妃,辅佐君子、求贤审官,国家将兴,必有淑哲之配,儆戒以成君子之德。若长孙皇后感悟太宗,其可谓贤矣。
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这样评价长孙无垢,有诗人的才华,在最美的年纪与太宗相守二十余载,辅佐丈夫,选贤举能,弥补不足,劝诫丈夫行仁德,像这样的帝后相得益彰,相濡以沫,可以称作是贤德。
《关雎》之美,赞叹长孙皇后有古后妃之贤德。毛诗里提到“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原意不是普通的爱情诗歌,而是在称赞贤德后妃为君主夙兴夜寐,辗转难眠,日夜牵挂,谋求良才,良将,补夫君之过,尽善尽美尽心辅佐之意。
这个回答你们满意吗?@晴空莽莽 欢迎关注,分享,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见解~
关于红颜乱皇后游戏攻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