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

游戏技巧 2025-08-15 5
你还在问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今天给大家分享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的知识,有什么疑虑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1. 为何饱读兵书不足以获取统帅之才?
  2. 闪电战战术具体内容是什么?
  3. 德国、苏联的闪电战和大纵深如果都练到极致,谁会胜出?

为何饱读兵书不足以获取统帅之才?

如果说单单饱读兵书不足以获取统帅之才,那么不读兵书绝无成帅才的概率。

要成帅才,兵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必须具备更多的成才知识、胆略、魅力和机遇。

但是,读兵书和配套的学问,获取高文凭,则是新时代成为帅才的高概率途径。当今,不会再出一个不肯用功的“项羽”却能荣登统帅宝座了。

所以,这个问题相当程度上是个伪命题。

即便是在军事科技发展缓慢的古代,兵书上传授的行军打仗知识也并不完善。

比如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孙子兵法》(一般认为《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晚得多),只是记载了高度提炼的作战部署原则,离具体如何行军作战的距离还是很大的。

战争的细节

就古代战争来说,派出多少侦查部队?探马多久回报一次?在哪里设帅台观察局势?攻城要修筑多少云梯,筹集多少器材?这些学识和经验,很少有兵书提及,多半是武将或者城堡领主们的“祖转家学”,所以,“将门子弟”里出现优秀军官的几率较大一些。

而且,即便在古代,敌我双方军队的状况和特点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对于一些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来说,从不同地区调动而来的己方军队,士气,装备特点和优缺点都有所不同。而敌人也各不相同:

有的势力以轻装的弓骑兵为主,居无定所,来去如风;

有的势力兵员人高马大,以重型双手武器的重步兵为主,依托强大的舰船沿海劫掠;

有些势力既有强大的弓骑兵和重骑兵,也有部分纪律严明的步兵部队,颇有战斗力;

如何对付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敌人,兵书上并没有清晰而具体的答案,只能靠军官们口口相传的经验了。

军事科技的发展

到了工业时代,科技发展速度快得多,显然对战争形态的影响更大:

大炮、机关枪、铁丝网的普及,使得一战打成了漫长无望的战壕战。

坦克、俯冲轰炸机、伞兵的综合运用让法国和西欧低地国家的笨重工事几乎完全无用,成就了“闪电战”的辉煌。

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

而在现代,无人机、电脑技术、隐身技术,也许还有激光武器和电磁炮会使得战术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这些科技带来的战略战术变化,是之前的兵书上很少提及,或者被主流所怀疑甚至否定的。

管理的艺术

统帅一支大军同样也是管理人的艺术。军队是由一个个军人构成,虽然军队在原则上强调下级服从上级,行动命令听指挥。但是,处理不好与战友,与友邻部队的关系,同样会造成难堪的后果。

比如巴顿将军,指挥作战雷厉风行,却私下里被一些军官非议,一些所作所为被无限放大,差一点在前线激战正酣的时候被遣送到后方去。

正面例子比如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参谋长出身的他博闻强识,又善于把握态势和各级指战员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不同部队的军人交流,既能完成作战目标,也能使全军心服。

以讹传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熟读兵书不一定能具备统帅之才,但是不学习,不总结经验教训,同样是行不通的。

历史上的典故“纸上谈兵“的源头,战国时期的赵括兵书读了不少,但是缺乏实际经验,但是打败他的秦国名将白起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实战经验丰富,兵书读得也很多,所以白起打败赵括,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打败空有理论的小将如此简单的对决,而是理论与实践都很丰富的统帅击败了空有理论,实践不足的统帅。

历史上的诸葛亮博览群书,结交名家不假,但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绘的那样,一出山就立下了火烧博望坡的奇功,想出来火烧赤壁的妙计等等。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自己想出的计策并进行指挥的,火烧赤壁之战的计谋和指挥其实主要归功于周瑜。诸葛亮是在军中慢慢积累实际经验之后,才逐步执掌大军的。

至于近现代的很多名将,他们的才能并不是由最初学习的军校,比如“世界四大名校“之类的地方决定的才能,人们耳熟能详的的各种军校中,有很多其实只是教授营以下军事课程的初级军校。名将们的指挥才能,多半是沿着理论学习-实践-进修学习-再实践这样的道路不断提升,不断增长。

所以说,外军把指挥作战的学问成为“战争艺术“(The Operational Art of War)是很有道理的,宏观、微观的理论知识、军事科技的发展、军队内部的人事都参杂其中,想成为名将,并不简单。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闪电战战术具体内容是什么?

闪电战战术是一种突击行动的战术,以快速、迅猛、决定性的作战行动达到攻克敌方阵地和打击敌方主力的目的。

一般采取火力攻击和机动攻击相结合的方式,以小规模的兵力,在短时间内,以大量的火力攻击为主,向前推进,在混乱中打击敌人,利用盔甲车辆、飞机、火炮等武器,快速夺取敌方要地、重要交通枢纽,并保持对敌方的压力,使敌人在此次突袭行动中无法重新集结和部署,从而实现对敌方的压制和打击。

德国、苏联的闪电战和大纵深如果都练到极致,谁会胜出?

大纵深理论也是建立在闪电战基础上的!就是脱胎于闪电战理论实践的苏联叫法!都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进行重点突破穿插包围歼灭的战法。只不过苏联的更宏大,家底更殷实!事实证明苏联更胜一筹,大纵深战略知道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首次探索实战演练了击败苏式大纵深理论军队的方法!自此大纵深理论进入历史!我军也是脱胎于苏联大纵深理论,海湾战争后解放军就是蓝星最强美粉了!

闪电战只是个方式,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大纵深怎么练?这只是个军事术语,就是说地盘大。战争拼的就是人财物。德国能打闪电战是他们有先进的装甲部队,你让中国,波兰去打怎么打?如果再打一次,日本也不可能占领中国,德国也不可能灭亡俄国,这些国家太大了,人均多,想完全的征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国的闪电战练到极致,把苏联灭了对方可能都没反应过来,大纵深作战理论根本没机会实践;

如果苏联国土纵深够宽广,足以让德国的闪电战“强弩之末不能穿缟素”,才有机会应用大纵深作战理论;

实际情况是,天气帮了苏联大忙,使苏军在莫斯科顶住了扛下了。如果排除天气因素,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的两个绝顶高手过招,谁会笑到最后?

个人认为是德国。德国将较为顺利拿下莫斯科,然后风卷残云继续鲸吞整个苏联,甚至可能会有大批苏军退入中国境内,就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俄军和贵族流落到中国东北一样。

德国和苏联和可以参照日本与中国。当年日本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期待速决战。如果不是因为花园口决堤,如果不是因为长江三峡,如果不是因为山水阻碍,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在战略上犯错误,日本在短期内灭亡中国是有可能的。所以,德国用“闪击战”灭亡苏联也是可能的。

这就像中日之间的战争谁会赢一样,一定肯定必须是中国赢。为什么?好好读读论持久战,为什么德国选择闪电战,因为他的战略纵深小,打不起消耗战,希望以快求胜,而苏联,辽阔的疆土,战略纵深极深,再加寒冷的气候这个天然的屏障。德国选择进攻苏联是疯狂的,就像日本选择侵略中国是疯狂的一样。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苏联人民也是英雄的民族,所以结论是历史不会被改写。

这是个相对论的问题。

首先说闪电战,作为进攻方,大都喜欢闪电战,兵不血刃,速战速决。但是闪电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闪电战的作战样式超过了防守方的预期,而不只是简单的出其不意或者快。作战样式超过防守方的预期主要有两点:一,新型特别是跨时代的武器投入使用;二,新型武器带来的新的作战理念的成熟使用。这两点,德国都做到了,这就是德国闪电战成功的原因所在。

其次说大纵深理论,大纵深作为一种进攻方式,其实和闪电战有共通之处,都是实现突破后暂时放弃对大后方的依赖,或在敌后大穿插,大包围,或直插敌战略要地,动摇其根本。而作为一种防守理论,则是层层设防,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效力,以空间化不利为有利,所谓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也。在这方面,苏联做的比较成功。

归根到底,一种作战样式能否成功,还真不是靠练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也不存在练到极致谁会胜出的问题。德国入侵苏联失败了,并不是闪电战练得不精,而是德国的战争资源存在先天不足,不是希特勒强令入侵苏联的德军南下基辅耽误时机的问题,而是德国确实存在着补给不足的隐忧。同样,像苏联那种拥有大纵深先天条件的国家也不多,但是仅把大纵深理论归结为先天条件也有不足。德国入侵苏联的失败,最终还是双方战争潜力充分挖掘后的必然结果。苏联是在战争一开始吃了亏,但是也不是没有准备,仅这一点加上外来援助,就足以战胜德国了。

结论简而言之,无论是闪电战还是大纵深,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如果你是作战方,你得想想你和对方比到底握有什么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切实吗?对方和你比又有什么优势资源,怎么消解对方的优势资源,强化自己的优势资源,这才是关键。

OK,关于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坦克世界闪电战手游基础战术概念详解攻略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