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征服游戏攻略(殖民征服游戏攻略大全)
如果郑和船队是以侵略殖民为目的,是否可以征服亚洲甚至全世界?
导读:如果郑和船队真的以侵略为目的的话,也不可能有征服亚洲和全世界的结果。第一大明王朝从永乐大帝去世后的国防政策由原来的拓展改为保守。三宣六慰、交趾、奴儿干都司都先后撤兵或者处于半废弃状态。即使生死大敌的蒙古鞑靼和瓦剌都可以放任十余年不管,以至于瓦拉做大土木堡之变后兵临京城。更何况在士大夫看来费钱费力的郑和下西洋了。上层的不支持,即使武装殖民肯定不会持续。第二、即使官方的殖民取得一些效果,如果要巩固成果必然涉及到移民。依照当时的宗族乡土观念,让大批农民漂洋过海去海外移民简直是不太肯能。基于这个两个原因,个人以为郑和船队殖民征服亚洲甚至全世界是不太可能的。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舰队。由商船、战船、补给船等等全功能的组成的庞大舰队。无论是船舰数量和现进程度来说,都是世界顶尖的。当时的大明国力正是上升期,国民素质和自信心都处于爆棚阶段。确实是非常好的武装开拓时期,但是随着永乐大帝的西去人亡政息下西洋也进本进入倒计时了。国策的非延续性是郑和船队武装开拓的最大的障碍。
成祖和仁宗、宣宗时期的国防政策的巨大差异
明成祖也许本来就英明神武,也许是通过靖难上位后和李世民一样更想证明自己才是最合适的帝王人选。所以大明在永乐一朝的国防政策是积极开拓的,一点也不保守。
当然首先是大敌蒙古,在成祖继位的时候北元覆灭。蒙古分裂称鞑靼和瓦剌两部。明成祖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真不是盖的,远交近攻全力攻击黄金家族所在的鞑靼部。鞑靼削弱后,迅速亲征瓦剌马哈木和其他两王被迅速平定。其次是把庞大的东北、外东北纳入奴儿干都司的管辖。出兵平定交趾,在东南亚设置三宣六慰,势力直达印度洋。
郑和下西洋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宣传大明国威,增加藩属实现万国来朝。《明史》记载:“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第二、所谓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如果永乐大帝的国防政策能够得到两到三代的延续,郑和武装扩张还真有可能。因为无论是航海的补给还是航海人才培养,甚至是航海技术和海船的升级换代都需要庞大的国家力量才能完成。只有源源不断的国家支持,这些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把财富带回大明形成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
但是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这个文人看好的新天子就逐渐转变了大明对外的扩张政策。其实这也不要紧,还有一个永乐大帝非常看好的圣孙朱詹基呢。但是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在位一年就突然去世造成了太子朱詹基接掌皇权的手忙脚乱。
虽然之前作为皇太孙存在,但是有朱高炽这个太子在朱詹基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帝王继承人的锤炼。当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朱詹基才作为太子开始真正的接班人的历练。但是仅仅一年朱高炽就撒手西去,朱詹基为了平稳的渡过皇权交接的过渡期不得不与文官做了一定的妥协。大明的国防政策逐步调整成为收敛。
郑和下西洋也在宣德八年停止了长达20多年的海外探索之旅。所以说大明国防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了郑和持续下西洋成为泡影,更别说武装扩张了。除非郑和在前七次中能够让国家获得数不清的巨额财富(下西洋获得的财富都进了皇帝的内帑,没有进入国库。所以大臣们激烈反对)。
新国土需要长时间的移民镇守,而移民与传统的乡土观念冲突
在退一步说即使开始了武装扩张,那么要想长治久安就得需要移民完成彻底的占领。但是中国旧社会时期的农民非常讲究宗亲乡土观念,只要不是被逼无奈非常难以接受移民。
别说海外移民了,就是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两次从山西移民河北山东都是强迫的。小编听老人们说似乎祖上也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过来的。在国内移民尚且如此艰难,如果大规模的向海外移民简直是不可能。
小结:
综上所述,除非获得国家的支持和对外政策的至少百余年的延续;在加上移民的配合才有可能。否则即使郑和船队打算武装扩张也没办法,除非打算海外建国。但是这样做就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有可能做大发展到现在。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沦为势力较强的海盗而已。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郑和率2O0艘战舰,28000人舰队,配制火枪,火炮,火箭是世界最强大的舰队,巡航世界的时候,所到之处无不畏服有加,几十国家的国王和大使来北京行跪拜礼,接受勅封,承认中国是中央帝国。如果要征服世界的需要更长的时间,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要征服亚洲是绰绰有余。因为当时的亚洲大国印度,日本,印尼等无一国家能与中国抗衡,有的国家连大刀长矛都都制造不好,特别是当时明朝的火枪火炮领先世界。但是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是睦邻,惠邻政策,只要承认中国是中央帝国,接受勅封,年年进贡,就可收和平共处。如果采取征服殖民政策后,大量移民,亚洲就是中国的亚洲,世界将是一番新气象。
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是殖民意图的话,以明朝当时的国力就会提前发起大航海时代,首先席卷亚非欧,然后向东向南发现新大陆,登陆墨西哥并发现大银矿,明朝就能第一个搞起银本位金融系统,引发资本主义革命,同时工业革命也开始,接着是科技革命。美洲的土豆玉米的引进导致人口大爆炸,中国人开始作为征服者遍布全世界,引领人类命运的发展。
但这YY一下就行了,郑和下西洋只是奔着花钱去的,耗费巨大国资只是为了显摆国势。根本没有去获得利益的想法,因为当时中国什么都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郑和一路看到的只是荒凉与贫苦,这也使中国有了天朝上国的骄傲思想。中国几千年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是不会改变的,历代皇帝只做考虑农业税交不交上来,狠不得让百姓全都去种地,让人民的思想都禁锢在田地里。那些文人也一样,认为最好的治世就是百姓都种地纳粮,丝毫不知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平等。中国也就是这个原因搞不起资本主义,那就更不可能去搞海外殖民了。
反观一下欧洲,哥伦布的船队没有郑和的大,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但就是这小小的船队发现了新大陆。欧洲人航海条件要比我们差,其资金支持比我们紧张,航海科学也比我们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欧洲人能一起大航海时代呢?
穷人总想着往富裕的地方去,当时中国就是最富裕的地方,甚至印度也是欧洲人向往的,这也就成了欧洲人向往外面世界的动力。
欧洲人出去是为了获得利益的,如果真像哥伦布想的一样海的对面就是中国的话,欧洲人也不会发起大航海时代,直接朝拜我们中国就行了。但偏偏中间有个美洲,不仅是未开化之地,还有大金矿与大银矿,更有广阔无垠的土地和更高产量的作物。殖民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此后一系列资本主义化都展开了,欧洲开始追上中国并远远超过中国。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如果郑和舰队以殖民为目的,不说征服全世界,至少称霸世界是可以做到的。
为何?因为郑和舰队在当时来说就是世界上的无敌舰队。
郑和船队是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舰队最大的船是宝船,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根据相关专家的估计,郑和宝船其排水量达到了4000多吨,这样体积的巨型船只,也只有到了近代西方才制造出来。
郑和舰队的规模是什么概念呢?
1492年,也就是郑和之后将近100年,哥伦布从欧洲出发前往新大陆,其船队只有5艘小船,人员100人左右。直到1588年,也就是郑和之后将近200年,西班牙才组建了一支规模与郑和舰队相当的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
如果当时郑和遇到了欧洲的任何一支舰队,那么欧洲舰队在郑和舰队面前也只是“战五渣“的水准,基本被碾压。
当时的郑和舰队,是世界上真正的无敌舰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能够与之抗衡。
所以,如果真的进行殖民侵略的话,那么就是另一个情况了。要知道,当时为了养这支舰队,每年的花费在400万两白银左右,相当于明朝政府年收入的一半,最后也是因为明朝政府养不起这支舰队,再加上明成祖寻找建文帝的政治目的达到,之后就解散了这支舰队,明朝再也没有大规模的航海行动了。
如果当时的明朝政府能够放开思路,大力发展商贸,通过殖民地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统一的市场,那么郑和舰队的供养就有了保障,郑和舰队也可以一直存在下去,或许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关于殖民征服游戏攻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