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必备技巧(古代战争必备技巧有哪些)
古代路程那么远怎么打仗?
第一种选择,调遣附近的军队。
第二种是从远处调遣军队,无论哪种,随行的除了士兵外,还有大量的民夫、劳役,这些民夫、劳役都是征调的,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帮助军队运送粮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只是这些民夫、劳役,有时候甚至比参加战斗的士兵要多。
古代打仗是一个非常费力的事情。万人出征千里,几乎就要举国之力。万人部队,至少需要两万左右的辅兵负责运输随军粮草,搬运作战物质,其次沿途都要设立补给点,补充粮草军械,这些需要国家至少征招数万民夫劳役,加上民夫马匹的吃穿用度,运一千斤粮食至少要花费一万斤粮食,所以才有穷兵黩武的说法。
古代十大战争原则?
(一)
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三)
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四)
春秋时代的战争全部都是车战,没有马战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战,而是每个战士驾驶一辆战车。战车按一字排开。
(五)
两军战车数量均等,即敌军出动10辆战车,我方也出动10辆战车。作战时双方战车捉对厮杀,也就是我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
(六)
春秋时代战争的规矩是: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发才会打招呼“你摆好了没有?”“好啦……”“我开始打啦~”“好的~~~”
(七)
双方战车交错的一瞬间,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战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停。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战车掉头回来,再交错,战士再用戈敲击,这是第二个回合……以此类推……通常几个回合以后战斗就会结束,因为这种来回掉头会让战车轮子或者其他部件坏掉……
(八)
春秋时代战争的另一个法则是:如果敌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必须马上停止战斗,让伤员回营疗伤。而我方战士则就地观战,不得参与其他“配对”战斗当中。
(九)
还有一个法则:不能俘虏有白头发的战士,有白头发说明年纪已老,必须把他放回去养老。
(十)
敌军如果战败选择撤退,一般情况下不追击。追击也可以,但只许追50步。《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但这句话放在春秋时代,50步是可以笑话100步的,因为跑50步就已经安全了,敌军不会再追,还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么……
;
2、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后发而先至,致人而不致于人,时刻牢牢把握主动权;
3、战争是为了打退侵犯者,而不是为了侵犯别人而兴兵,恬淡为上;
4、虚静应物,迂回制敌,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5、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6、以王道兴天下,不以霸道横天下;
7、先礼后兵;
8、不暴露主力,关键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9、仁义之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平是用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