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之名,打造高声望校园(以校之名学校声望)
学校现在注重什么,是教育是检查还是声望?
好怀念我们原来在农村学校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检查,即使有检查的话,我们都停电的人心里都明白,领导心里也明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只剩下一项工作那就是提升孩子的成绩,关于备课关于其他的一些计划总结,我们寥寥草草的应付完就得了。
可是现在的学校好像不可以了,男方是农村小学,上级来检查的时候,你也需要把档案给我准备了一本又一本,那里面什么都没有,都是一张张a4纸装订起来的,每一页只是一张照片或者几个字,你也必须装得漂漂亮亮,否则的话检查人员就会给你扣分。
通常可以用一句话或者用几个字能完成的工作,你必须要有封面,没有封面的话是不可以的,上级领导有一个通知下来之后,学校里面必须有接收通知的人传达了经过传达的领导签字,然后落实的过程落实的通知如何落实照片,总结上报领导的汇报材料,反正上面一个通知,回到学校里面完全可以准备四五十页一个档案。
事实这样,我们的档案也需要有一些彩色的上面,有一些胶装的侧面,当然需要的内容非常复杂,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我估计一般干不好,通常同事们之间互相调侃,都说自己是搞档案工作的,但其实不是都是搞教学的。
其实我们在讨论我们现在的教育,不要讨论的太多,基本上都是迎来送往的故事。
学校是国民教育的主阵地。它的职能就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德、智、体及各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学生的未来人生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也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合格人才。
但“三味"看现在的学校教育,总感觉有点变味:
学校教育被过多地掺杂了个人利益,个人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浓厚。
其突出表现:
1、教师一味注重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以获取精神和物质利益;
2、学校(领导)一味追求升学率,以获取官场及物质利益。
其导致的后果:
学生得不到公平对待,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被忽视,厌学问题严重。
不论各位信与不信,“三味"斗胆说一句(如不符合本校实情,勿怪罪!):
现在多数的学校,将自身的声望和利益置于重心位置,而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是围绕学校声望和利益来展开的。学校管理者考虑最多的是学校的声望,极少会考虑学生长远的发展利益。
不少学校管理者面对国家“禁补"、“减负"的三令五申予不顾,对老师的合理诉求予不顾,寻找各种藉口,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分重点班、节假日补课、强制教师完成作业量考试次数、变着花样给学生和老师成绩排名等,表面上是为学生利益考虑,实际上还是为学校及领导个人利益考虑。
不少学校为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升学率上,公然将“副科"时间转嫁给"主科",体育课被取消,所有课余时间将学生赶回教室学习,安排老师下班,这显然是忽视了学生长远发展利益。
所谓学生利益,应是整体学生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利益;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升学利益。
扪心自问:有多少学校(领导)在制订学校制度,开展教学活动时,是站在学生长远利益这个高度考虑问题的?
因此,"三味"认为,要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本色,必须去除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功利色彩。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学校的压力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最大的压力来自升学率。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更重要的,教书育人,育人第一要素。现在,对学校的纲性考核指标就是升学率,升学性上来了,一切都可以原谅,都能忽略不计。正如对女人皮肤的认定,一白遮百丑,社会看学校,只要考的多就是好学校,以此类推,学校看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变成了一家独大,各种评估都围着教学质量转,学校应对各种检查的方案也就万变不离其宗。
现在的教育现象是畸形的,为了提高生源,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为了生源竞争,不惜使用一切营销手段,从而失去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初心!一句话,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提升,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空间,更没有什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