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刀定胜负(一刀必灭)
《三国演义》中,赵云和文丑大战六十合不分胜负,为何关羽一刀便斩了文丑?
谢谢邀请。赵云平文丑,而关羽斩文丑,是因为当时双方作战的状态完全不同。
首先要申明,题主在题干中已经说了,是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例。历史上赵云既未平文丑,文丑也很大概率不是关羽所杀。那些习惯靠指摘演义这个假的那个假的来刷存在感的可以先退散了。
三国演义中的武评,很常见的一个误区是单纯把回合数来作为衡量武艺高低的唯一标准,而且认为回合数和武艺差距存在唯一的精准对应关系。按照这种逻辑,比如,A和B平手了几十回合,B又和C平手了几十回合,就说明ABC三个是一样的。再比如,A用了20回合打败E,而用了30回合还没打败F,就一定说明F比E强。然而这些逻辑在《三国演义》中是不成立的。
《三国演义》的单挑更类似现实中的搏斗或竞技,武将状态是有高低的,一次单挑的结果既和当时武将本身状态有关,也和战场格局有关,还和武将本身风格特色之间的相生相克有关。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一些“怪圈”战例。
最著名的一个怪圈,就是关羽斩文丑,赵云平文丑;赵云败张郃,张飞平张郃;张飞斩纪灵,关羽平纪灵。
这里,我们先讨论文丑对赵云和关羽的巨大反差。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提供我个人看法,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首先从三人的武艺定位上,本人认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和关羽都是超一流的武将,实力非常接近。两人如果交锋,大概率是数百回合难分高低。由于一整天时间也就几百回合,等于两人基本上永远分不出胜败了。
但赵云和关羽的武艺结构是有差别的。关羽攻强守弱,压迫感很强。赵云则是攻守比较均衡,单纯对一流名将表现出的压迫力不如关羽,但在危难关头更能持久。
而文丑,本人定位是准超一流武将,比起关羽、赵云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正面交锋,坚持到百回合上下并不奇怪。文丑的武艺结构,也是属于攻强守弱。对低一级武将表现出很大压迫力,而对强敌,尤其是战场下风时候持久度不够。
文丑对赵云的时候,战场格局如下:
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 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 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 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 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
由此可见,首先在赵云出现之前,文丑大展雄威,杀败公孙瓒,又击溃其部下四将,追得公孙瓒异常狼狈地落荒而逃。从战场格局来看,是占尽上风,士气正旺。对文丑这种攻强守弱型将领来说,这是非常happy的时刻,武艺能够尽情发挥。而赵云的武艺虽然强于文丑,但他本身是河北人,初来乍到,对同为河北名将的文丑,大约未必会玩命,保住公孙瓒也就是了。这就造成两人之间的战斗,很可能是文丑全力抢攻,而赵云留有余地。考虑到文丑武艺正常与赵云持平百合也不奇怪,那么在打成对攻的情况下,六十合场面不分上下就很正常了。
而关羽对文丑之战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曹操却令军将一 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 住,只得拨马回走。……张辽、徐晃飞马齐出……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 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 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 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首先,战场整体格局是文丑军中了曹操的埋伏,自相践踏,已经处于崩溃的状态了。文丑只是在遭到追击的时候,玩命用武力来扭转战局。虽然射倒了张辽,杀退了徐晃,但整体格局还是曹军占优,袁军混乱。文丑想做的也不是败中取胜,而是凭借武力稍微压制下局面,保证全身而退。这就使得文丑的心态本身处于紧张。
而关羽这一方面,他杀出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尽快报答曹操,多立几次功劳,好离开曹营去找大哥刘备;二是救援自己的好朋友张辽和徐晃。显然,对关二这种讲义气的人来说,两个原因都足以令他全力以赴,发挥最大武力。
这两方面因素加在一起,同样是攻强守弱的两个压迫性武将遭遇,文丑自然很快就发现自己不是对手了。当然,即使如此,凭文丑的武艺,要和关羽战上几十回合问题也应该不大。但对文丑来说,这样战下去没什么意义。自己的军队已经溃败了,眼下这个对手比自己强,打不赢,而曹操还可能派出其他名将上来围攻。到此可以说败局已定。因此,文丑才三十六计走为上。这里演义用了“心怯”而不是“力怯”,正说明文丑不是枪法上落了下风,只是心中失去胜利的信念,只好拨马而走——甚至,箭法不错的文丑是不是打算引诱关羽来追赶,然后回身一箭,也是有可能。
可惜的是,关羽跨下是赤兔马。于是,逃跑的文丑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砍下马来,留下这千古奇冤。
最后,附上本人的三国演义武将排名:
一奴二靶三卖糕
四蟹五黑六插标
七痴八老九护嫖
还有抬棺和胆小
’
和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文丑与赵云对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却被关羽不到三个回合就击败,并追上斩杀。
在《三国演义》原著的第七回中,描述了赵云初次亮相就与文丑的一场大战。
回目: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咱们来通过文中内容分析一下。从文中透露出了几个信息:
1.“少年将军”
赵云出场时非常年轻,是个少年将军。
2.“本袁绍辖下之人”
赵云如此有这样一身好武艺,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受到重用。怎么说也能够成为一名偏裨将佐。
赵云向公孙瓒介绍自己,没有说自己“本袁绍辖下之将”,而是说“辖下之人”。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赵云在袁绍军中根本就没有受到重用,阶层很低。很可能只是个大头兵。
赵云与文丑大战,如果赵云曾经是将佐,文丑肯定会认识他,骂他“背主之贼,尚有面目见人乎?”,而文丑一声不吭,说明赵云属于低层士卒。
后来,赵云曾经冲阵杀到袁绍中军附近,如果他曾经受重用,袁绍就会认出他来,骂他“叛将”或者说“待你不薄”之类的话。这也说明袁绍根本就没见过赵云。
也就是说,赵云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很低,自然装备也很差劲,他胯下的战马(没说是白马)、他手中的兵刃(没有说银枪)、身上盔甲(没说银盔银甲素罗袍),各方面装备的质量都是很差的。
赵云是以绝对劣势的装备去迎战文丑。而文丑是袁绍手下的爱将,当然战马和兵器都是最优良的。
所以说,少年赵云能以劣势装备在五六十合战平重逼走文丑,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3.“整顿甲兵”
赵云归附公孙瓒以后,回到大营“整顿甲兵”,他的装备得到很大改善,战斗力马上就提高了。本回中,赵云冲阵,表现就十分骁勇: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冲击袁绍军大阵的时候,袁绍的两名爱将――颜良和文丑,都在战场上。但赵云冲上去,一枪刺死了鞠义,又“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颜良和文丑居然都没有上前迎战。
看来,装备的好坏对武将的战斗力影响还是很大的。
咱们再来看看关羽斩杀文丑的具体情形,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从上文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丑不愧是袁绍麾下的重将,他不仅枪法很厉害,而且还精通箭术。
文丑第一箭先是射中了张辽的盔缨,再发一箭,又射倒了张辽战马,文丑正准备结果掉张辽的性命,但被一旁的徐晃拦住了,“急轮大斧,截住厮杀”。
大家都知道,使斧的将领必然有着出众的神力,力气不大,肯定不可能使用斧这种兵器。徐晃当年曾经与许禇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可见其力量。
文丑与徐晃这样的力量型猛将相锋,体力损耗是很大的。 而恰恰这个时候,关羽又突然冒出来了,“与文丑交战”。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将领武器的重量,都是力量型的猛将,比如,说过典韦一双铁戟重八十斤,纪灵的三尖两刃刀重五十斤,王双的大刀重六十斤。说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说明关羽的力气更是大得惊人。
刚刚与力量型猛将徐晃大战,文丑就已经消耗了很大体力。关羽冲上来,他的力量更大。这下子文丑就吃不消了,“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为什么文丑要绕河而走呢?别忘了,文丑还有一手高超的箭术。如果文丑能够与关羽拉开一段距离,就能够反身以弓箭获胜。
但文丑没想到,关羽胯下骑的是天下第一神骏――赤兔火龙驹,速度太快了。文丑刚把枪挂在得胜钩上,伸手握住大弓,准备从箭壶中抽出雕翎箭来,但是,“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就这样,文丑的错误判断,导致自己丢了性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只要一刀定胜负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