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县令贪污盈利攻略(大老爷县令怎么攻略犯人老婆)

游戏攻略 2025-06-30 6
大老爷县令贪污盈利攻略介绍:
  1. 古代的有些百姓为什么要称县令为青天大老爷?

古代的有些百姓为什么要称县令为青天大老爷?

在我国历史上,县的产生,最早源于战国时代。

西周初年,人数较少的周人,汇合八百诸侯讨伐殷商,商朝末代天子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西周建立以后,为了顺利接手商的遗产,并且对各个部族进行有效管制,于是推行分封制度。

而所分封的诸侯国里面,面积较小的,其领土面积,也就相当于后世一个县的大小——比如说根据《史记》记载,楚国吞并息国,在息国故地设立息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之间互相兼并严重,七雄的面积也不断激增,为此,通过郡县来管理自己版图的管理模式,开始产生了。

而县令也随之产生。

县令和皇帝的存在感

记得前些年,央视热播一部电视剧,叫《木府风云》,所谓的云南丽江木府,在明朝属于一个土知州的存在,记得当时木府二少爷有句台词:在丽江,万历帝的势力,还真不比木家大。

这话背后其实潜藏着古代社会的真相。

在我国古代,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所谓“皇权不下县”,指的是古代朝廷在地方上,设立的最基层的政权,是县一级(在当代是乡镇一级),而县以下则依靠宗族自治。

而这就意味着,县令,是直接对一个县,行使行政权的官员。

而古代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乡绅百姓所能直接接触到的官员,一般来说,无非就是县令,因此说,县令的存在感其实要大于皇帝——比如说皇帝再大,但是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而朝廷的任何政令,下达到地方,往往要依靠县令来具体执行。

因此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县令,就是百姓眼里的天,而对于天,不论好坏,都只能赞美、称赞,不敢说不字,否则麻烦很大。

因此,有了将县令称为青天大老爷的说法,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县令与我国古代司法

此外,通过《中国法制史》、《九朝律考》等资料,我们会得出结论:在我国古代朝廷,皇帝是最高的行政元首,同时也是最高的立法者和司法者,根据《晋律》,晋朝朝廷在司法上具有《八议》的权限,所谓《八议》,指的是八种可以有皇帝改变原定判决结果的案件。

而古代地方,县令就好比地方上的土皇帝,县令是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司法长官。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一些县官审案子的细节,其实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而因为县令具备司法权,决定着判决结果,并且古代不比当代有《行政诉讼法》这些权益保障,因此,县令做出的判决结果,基本上就是终审判决。

因此,老百姓不得不因为县令的这个权力,而称呼县令为青天大老爷。

文化投射

在魏晋时期,因为地方门阀的存在,县令的权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门阀的限制,对于平头百姓,如果遭遇冤屈,在县令那得不到解决,还可以通过地方士族来寻找解决之道。

而随着中国进入明清时代,士族处于消亡状态,县令的权力空前强大,因此,县令成了老百姓诉讼的唯一途径和受理官员。

大老爷县令贪污盈利攻略(大老爷县令怎么攻略犯人老婆)

在这个背景下,明清两朝的民间文学,出现了大量的公案小说:比如《施公案》、《于公案》等等。

这也反映出了明清百姓对青天大老爷的一种期盼。

老百姓历来是没有话语权的,在古代县令估计是他们这一辈子知道的最大的官了。

就算当今这么发达的社会,我们通过各个渠道可以知道或能见到各级领导人的影像,但是能见到本人且对上话的有几个呢。所以,从内心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老百姓对当官的都有一些惧怕,同时还有一些期盼。因为一旦有经官的事能不被冤枉,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

那青天大老爷的意思就是表示这个官清如水明如镜,可断百姓冤情,对案情明察秋毫,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老爷是对他的尊称。

古代一直保持一种“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一般乡里都是“三老”、里正来管理,而且各个地方家族内部还有族长,他们通常不是政府来任命的,普通百姓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政府官员就是县令及其下属的吏员,这些官员真正能够拍板的就是县令了。

一般属于家族内部事务的问题,政府是不会插手的,而且乡里的纠纷也会优先由“三老”们进行调解处理。

所以能够解决县里重大的民事纠纷、刑事案件都是由县令来处理的,所以这是县令能成为基层民众得到公平处理的保障,也是成为所谓“青天大老爷”的背景。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头上有青天,汉民族对于天的崇拜和信仰是其他信仰不能比的,汉人都相信一定会得到公平和正义,不管是现世还是来世,亦或是神鬼层面,阎王、钟馗等就是正义的化身。所以百姓们称呼县令“青天大老爷”,即是将公平和正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