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1984》成为DC宇宙评分最低的电影(《神奇女侠1984》成为dc宇宙评分最低的电影是)
神奇女侠1984女主是神吗?
不是,
戴安娜·普林斯 / 神奇女侠(盖尔·加朵 饰)
从亚马逊公主到世界最强战士,正值神力巅峰的神奇女侠化名戴安娜·普林斯,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博物馆担任古董学家,过着平静的生活。即使认识到人性的缺陷,她仍然保持着对于人类深沉的爱。但此刻,她必须再次发挥自己无以伦比的力量、勇敢与智慧,才能对决她最强大的敌人——豹女。
如何评价电影《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 1984)?
DC的神奇女侠系列续作,在剧情深度方面,依然没能取得突破,文戏冗长,武戏也不如漫威超英电影精彩。1984年的美国社会,消费主义横行,人们欲壑难填,政府忙着跟苏联打冷战,本片的故事背景决定了我们的女英雄所面对的敌人,是人性的贪婪,愿望是奢侈品,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通过非常规手段实现一个愿望,那愿望就不值钱了,人类也必将走向灭亡,得到总会伴随失去,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所以影片最后,女侠像第一部那样,仅仅通过嘴炮,就让反派缴枪投降,真的很无聊。看在盖尔加朵神仙颜值的面子上,勉强给个6分吧。
新时代的大幕开启,神奇女侠将如何拯救世界,这就是《神奇女侠1984》。
作为2020年DC为我们带来的超级英雄大制作电影,究竟能否延续上一部的惊险和刺激,给我们带来超同寻常之感呢?
本片延续的是第一部《神奇女侠》的时间线,第一部之中,为我们刻画了戴安娜和史蒂夫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见证了神奇女侠这个女性超级英雄的成长史,电影中大场面的动作戏,称得上是一流。而第二部,没有辜负观众们的期待,依旧让人震撼,让人着迷。
电影的时间线延续第一部的一战结束,现今已经是80年代,而我们的神奇女侠戴安娜则在自然博物馆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一块能够实现人所有愿望的宝石的出现,让这个世界陷入了一场惊天的危难之中。两位神奇女侠的死敌出现,一方是对戴安娜心生恨意的豹女,另一方则是拥有改变世界力量的麦克斯·洛德,二人联手将让这场灾难走向何方呢?心爱男人史蒂夫的复活,他又能否与戴安娜,求得一份美满的未来呢?
《神奇女侠》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大多数人所期待的都是激烈的打斗场面,很多时候好莱坞的电影,当故事情节成为硬伤,打斗场面能够为此加分不少。
电影中,影片中戴安娜在天堂岛的那一场闯关训练堪称全片最出彩的部分,最终戴安娜与豹女,麦克斯·洛德的打斗,让人肾上腺素暴跳,观众感受到了打斗的刺激和高燃,心潮澎湃。
麦克斯·洛德,作为电影最大的反派。
在漫画设定中,这个人物极其富有能力,有着悲惨被侮辱的童年,曾经遭受欺凌史,内心渴望强大,致使他在得到宝石之际,许愿居然是化身为宝石,他希望借着这个宝石,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欲望是会生长得,不久世界就陷入了一场混乱之中,他则将世间的一切事物玩弄于股掌之中。
以反派的设定来看,这样的愿望和做法,本并无问题。问题出现便在于,麦克斯·洛德,被打败并非是因为神奇女侠戴安娜的能力,而是看到儿子一人无依无靠,方寸大乱。导演这样的设定,也是为了让人们觉得,反派不仅只有狠辣的一面,他也是普通人,也有着柔软的内心。
第一部之中,神奇女侠戴安娜的成长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刚刚出岛之际信奉人性本善,到人类战争洗礼后,认为努力无法拯救人类,最终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这种细节上的刻画,让戴安娜形象非常丰满。
《神奇女侠1984》中,我们看到戴安娜的成长,史蒂夫又一次充当的引领和指导的角色。
戴安娜,作为一个女性超级英雄,DC彻底采取了与男性超级英雄拯救世界截然不同的做法。史蒂夫,这个人物的存在,与其说是戴安娜最爱的男人,不如说,这个角色承载着戴安娜的成长辅助的能量,让戴安娜更加人性化,更加的富有感情,从而让主角经历更多成长和得更好,戴安娜通过这段感情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
为了更多的人民,戴安娜舍弃的是男友史蒂夫,拯救的是世界,小我和大我之间,戴安娜选择了大我。同时电影也传达了,人会为所许下的愿望,付出代价。
不好,很不好。
首先明确一点,我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对豹女的刻画,总体值得一看。
打斗也好,男主戏份也好,在我这里都是加分项,我不服别人拿这两点吐槽。
但这部电影注定评分不会太高。
就我个人而言,不能给出高分的最大原因是前后逻辑矛盾。
影片的关键道具是许愿石。
它可以实现任何人的任何愿望,是人类通往欲望的捷径。
这和电影一开头,戴安娜妄图作弊,走捷径赢得比赛,是对应的。
安提俄珀教育戴安娜,走捷径得来的胜利是假象,是谎言,即使获得了胜利,却也失去了战士应有的品行。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要与之对应的。
戴安娜承接安提俄珀的角色,教育世人,捷径是一条更糟糕的路,欲望和代价是等价的。
可是影片最后,戴安娜靠嘴炮说服世人放弃愿望,理由居然是“这个世界原本已经非常美好了。”
我信你个鬼。
更难以信服的是,全世界人民居然就信了,放弃了自己的愿望。
这段剧情不仅假大空,还让电影一开场那么好的片段变成了纯粹秀特效的废戏。
编剧,告诉你,什么是真实的人性。
真实的人性是:
即便世界因为人类的愿望,变得更糟糕,nobody cares,人类只会继续许愿,来弥补上一个愿望造成的bug,如此无限循环,直至毁灭。
内卷就是这么卷上来的。
戴安娜不是不可以靠说教拯救世人,关键你得说到点子上。
戴安娜,你要告诉大家的,不是这个世界原本很美好,而是告诉大家:
“傻逼,哦不,亲爱的人类啊,你们许的愿望不是免费的,都是有代价的,最终你们自己卷起来,倒是养肥了那个资本家。”
世人喜欢白嫖,不喜欢有代价的获得,更不喜欢失去,最不喜欢被别人白嫖。
戴安娜一旦把这个道理说明白,逻辑就顺畅多了。
与此同时,神更加认清了世人的本性,可她依旧愿意为史蒂夫,继续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主题升华。
可惜编剧不实在。
我不信她不懂这个道理,但她就是不想好好挖掘这个原本可以更好的故事。
可我为什么还是想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豹女芭芭拉啊。
她就是芸芸众生最典型的代表,自卑、平凡、小透明,又渴望拥有一点不凡的人生,具备一些魅力。
许愿石是她发现的新规则,一条新出路,这给了她重生的机会。
她原本只是付出了一部分代价,换取了她想要的,并未彻底失衡失控。
可麦克斯韦独享了这种规则,甚至成为了规则本身,并且他巧妙地利用这种规则,转移了代价,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又可以让别人承担代价。
这是什么行为?
资本家行为,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金钱、我们的资源,都被资本家玩弄于鼓掌。
可当资本家成为规则本身之后,我们就不得不遵守它,甚至维护它。
你不按游戏规则来玩,你会失去更多。
有一个小细节,戴安娜就看到芭芭拉变成丑陋的豹女后,吓一跳说,“你都干了什么。”
芭芭拉说,“即便我变成了这样,我不要失去神力。”
这个“即便”用得很微妙,说明芭芭拉也不喜欢自己丑陋的样子,可那是麦克斯韦给她的。
(注意影片台词,芭芭拉变成豹女不是她许的愿,而是麦克斯韦用别人的愿望换来的。)
芭芭拉为什么要帮助麦克斯韦,不是麦克斯韦可以给他带来什么,而是他的失败/破产,会让芭芭拉失去更多。
比起获得,人们更害怕失去。
芭芭拉最后成为了豹女,“资本家”赋予了她原本她拥有的“资源”,她也不知不觉间沦为了“社畜”,为规则打工。
多么讽刺。
更讽刺的是,这样的解读甚至不是电影主创的本意,可事情就是会这么发展。
电影或许不值得,但豹女值得。
她是全片最real的人,也是唯一没有主动放弃愿望的人,就是不知道她最后是否还保有能力。
我个人猜测,她的能力没有消失。
我希望这个角色如果以后还能出现,请编剧好好挖掘她,别浪费了。
关于《神奇女侠1984》成为DC宇宙评分最低的电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