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同款游戏

游戏攻略 2025-08-10 1
大家好,关于旅行青蛙同款游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旅行青蛙同款游戏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日本手游“旅行青蛙”刷爆朋友圈,为什么这款游戏看似很无聊,玩的人却这么多?

日本手游“旅行青蛙”刷爆朋友圈,为什么这款游戏看似很无聊,玩的人却这么多?

旅行青蛙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反社交,在几乎每个软件恨不得时时刻刻与你产生联系的年代,那只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自己旅行的青蛙简直是一股清流。

这个大眼萌的青蛙,过着安逸又快乐的生活。有自己的石头洞做的小屋子,屋内是温馨的木质结构,外面养一地幸运草。靠种草就能养活自己的它,过着隐士高人般的日子,做做饭,看看书,还有几个好朋友,不由得让我想到《陋室铭》的景象。它最大的爱好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路边野花合照,与东京的景点合照,还能带回土特产来。

对于这种生活,我想和孔子一起感叹一句:何何陋之有?

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我,每天不是上班就是下班,多么想当一只如此幸福的小青蛙。我不能享受的生活,就让我的蛙儿子来享受吧——把自己不能完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每个家长的通病。把自己想拥有的东西投射到像孩子一样的小青蛙身上,来满足内心的需求,所以这个游戏才会是治愈系

当代寂寞的空巢青年,需要一只这样不用负什么责任,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萌宠。吸狗吸猫是与此差不多的精神需求,可是照顾动物要花很多精力和金钱。这只小青蛙就不一样,玩《旅行青蛙》可以选择不氪金,不用和什么真正的人交流,想多花点时间就多看一会儿屏幕发呆,不想花时间它自己也一时半会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玩这个游戏简直是零成本。况且它还能带给你多样性的奖励,照片、土特产、新交的朋友等,已经融入到自己生活一部分的它,让枯燥乏味的日子变得有点盼头。更有趣的是,它只提供了蛙儿子生活的一部分,玩家可以自己猜测它遇见了什么,去了哪里,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仿佛是有自主意识的小动物,而不是程序设定下的图像。

不需要太大精力就给生活添加一点小乐趣,建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触到玩家心中温暖的一处,使感情得到释放是它火起来的原因。

因为这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但真到了那一天,听着《这个年纪》的歌声,你会伤感。多陪陪父母,别等自己变成了他们,才懂得这份等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我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自由人,这只小蛙带着我的寄托,走上了幸福的环球之路。在现实里,我是人,在这里,我可以做你的神,小蛙你好好玩,我只能分享你带来的惊喜。

有不少年轻人会说,《旅行青蛙》是一款很无聊的游戏,为什么那么多人玩?但这款游戏真的快速登顶APP榜首,甚至是没有中文的情况下。这不禁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

一个场景,一个收集,没有竞技,没有互动甚至没有卖萌,玩家只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呱呱回来吃顿饭,睡一觉,然后看着空空的房间,偶尔还会因为收到呱呱的明信片,心中小感慨一下。有人说,这是一款佛系产品,玩家都是无我境界之人,但它反映出来的内心需求,似乎不是佛系那么简单。

从第一款游戏开始在中国普及,到现在算起,最老的玩家已经40岁了,即便最疯狂迷恋游戏的80后,也都30岁了,这批人,不论生活是否如意,每日需要面对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游戏,不论你愿不愿意。在以前,可能无从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为了打发时间,会选择一些人数多,趣味性的产品,参与其中吃喝打诨一般打发无聊时光,而当《旅行青蛙》出现,不少人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互动,只是想安静的等一会。

青春慢慢随时光溜走,我开始变的怀旧,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大家熟悉这首歌词吧,触动很多能感同身受的人。小呱就像年轻时的自己,看盯着屏幕的你,就如同自己的父母,看着小呱时间久了,就好像这是自己的孩子,你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等待,最终默默的告别,直到自己老去。

我推荐大家玩一玩《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尤其是常年在外奔波的年轻人,或许,玩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只小呱,你会恨不得放下一切,奔回去看看自己的家,是否有母亲为你保留的“三叶草”,好好吃一顿饭,心无旁骛的躺在家里看看书……

多陪陪父母,别等自己变成他们时,才懂得这份等待。

旅行青蛙同款游戏

《这个年纪》

当我发现我已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但我的女人呢 但我的女人呢当我习惯把实话都变成了童话那我的单纯呢 那我的单纯呢这个年纪我已不再将就有些事情无法强求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青春慢慢从身边溜走我开始变的怀旧喝光了这杯酒就再也无法回头这个年纪的我们爱情跟不上分开的节奏这个年纪的我们更珍惜难得的自由这个年纪的我们比起从前更容易感动这个年纪的我们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中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款游戏基本玩法,游戏一共有2个场景界面,一个是院子,院子里有一片地,里面可以长出三叶草,三叶草隔几个小时就会长出一批,收获三叶草可以在商店里给蛙购买食物,护身符和装备,而有了这些,蛙就可以去旅行了。院子里还有一个信箱,里面会收到来信,信箱旁边偶尔会出现一只蜗牛,它是来蛙家做客的客人。

另一个场景就是室内了,室内有床,有桌子。蛙如果旅行回来,会在室内看书、吃饭、写作、削木头。如果蛙没有做这四件事,那么它就是在外旅行了。基本游戏场景就是这样。

玩法也很简单,玩家收获三叶草,在商城里给蛙买食物、护身符和装备。有了这些,整理进蛙的书包里,蛙就可以去旅行了。蛙旅行途中会给你寄回来明信片,蛙回来以后也会带回明信片,还有一些礼物,比如卷心菜,草莓,等等。

简单的说,这款游戏体现出的特点是:“轻技能,重社交”。

之所以说轻技能,重社交,很简单,首先,看了上面介绍的玩法,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种,幼儿园或者是老年人玩起来同样无压力。

而重社交,也很明显,这款游戏火起来相信很多人是通过朋友圈了解到的。

朋友圈里总有那么一些朋友(女生居多)在圈里分享他们的养蛙故事,这种分享可以归类为几点:

1.各种盼蛙:比如,“我家蛙出去好几个小时还没回来,想它......”;再比如“我家娃怎么总是不出门,一直在家削木头”,这类也是盼蛙,只不过是盼蛙出门。

2.像分享自家孩子一样分享自家蛙的带给自己的惊喜:这类主要是晒出自家蛙出去旅行给自己带回了哪些礼物,传回了哪些照片,自家蛙带回来的东西越多,作为养蛙人越有成就感,越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3.分享养娃心得,这类主要是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一些养蛙心得,比如,分享一下自己今天给蛙赚了多少三叶草,或者是自己养蛙的一些趣事儿,或者是和养蛙相关的一些段子,拿出来跟朋友们调侃调侃,也会收获一大波点赞和留言互动。比如:我家蛙天天看书,它该不会是要考清华吧?

养蛙游戏能够火起来,邦妹作为这款游戏的参与者,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款游戏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简单,但是恰恰是这种简单才是游戏中让人感觉比较舒服的一点。回归到游戏的本质来思考,小游戏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让人放松身心,特别是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里,小游戏可以作为一个最简单的放松方式。就好比微信跳一跳之类的小游戏,很简单,很轻松,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都不大,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小游戏存在的价值。

其次,这款游戏的治愈系特点和其他很多游戏不同,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王者荣耀,邦妹也是一个王者荣耀玩家,并不是说王者荣耀有多不好,但是和“旅行青蛙”这样的游戏相比,王者荣耀的游戏时间成本和精力的付出要更多,在讲究团队作战的游戏里,无论是自己表现不好还是队友表现不好都有可能带来紧张甚至是一些压力。而简单的小游戏,无论是“养蛙”还是“跳一跳”在给受众带来轻松感方面都是比较好一些的。

第三,投入少,这种投入少既有上面提到的时间和精力的成本,也有资金成本,简单的说,养蛙靠的是三叶草,收获多一些多给蛙买点吃的用的,收获少就少买一些。不必投入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去比拼。而且,蛙在外旅行,寄回来的东西也是随心所欲的,这些与花大量的钱财也没有太大关系。

第四,养蛙的游戏火起来,还是跟社交有一定的关系,当朋友圈里掀起养蛙浪潮的时候,很多人也想探知一下,这只蛙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潜在玩家,而游戏的传播也带动了人们社交,很多人喜欢在群里讨论养蛙话题,大家偶尔拿一些养蛙段子聊一聊,在社交层面带来一些小趣味。

当然,现在很多人把“旅行青蛙”游戏传的神乎其神,捧上了一种情感高度,我觉得这也有点不切实际,比如,有些文章写道,“养蛙让你提前感受做母亲的感觉”,说真的,养一个虚拟宠物就能体会“做母亲的感觉”,作为一个玩家,我真的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且不说作为母亲牵挂自己的孩子的感受不是人人都有,单纯说这个游戏本身,用一种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收草给蛙买吃的然后蛙去旅行”,试问,哪位母亲能这么宽心的养孩子?

一款小游戏而已,游戏的本质是让玩家找找兴趣,消遣身心,上升到情感高度,传的神乎其神可能会让游戏变了味。

这款游戏设计简单,玩法简单,不就是想回归一个游戏最简单的初衷么?

关于旅行青蛙同款游戏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