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全面战争》游戏中农业加成对人口的影响探究(三国全面战争 农业)
全世界的农业人口总数?
世界农业人口23.28亿。农业人口比重还是不是很大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就是七百万农业人口!欧洲国家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最多也不会超过10%!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也是随之变得多起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农业人口23.28亿,占48.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分别为1.28亿和22.01亿,分别占这些国家人口总数的10.5%和60.7%(表1)。 1985年世界总劳动力21.63亿,其中农业劳动力10.59亿,占49.0%。1965~1985年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从 1.07亿下降到0.62亿,在这些国家人口中的比重从10.52%下降到0.5%。
人口减少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首先多余的农居推平变回耕地,耕地达到24亿亩,粮食完全不是问题,会有一部分粮食用于饲养,底层百姓摄入肉类蛋白比例越来越高,羊肉和虾与猪肉鸡肉价格比例扩大到5倍,人口进一步向前二十城市及其近郊聚集。
如果人口老龄化继续严重的话,消费群体比现在少一些,但人均消费量明显增加,所以总的消费拉动还是很明显的。
2019年江苏省农业人口?
截至2019年末,江苏省农村人口数量为237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比重为29.39%,全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3万人,增长0.2%。
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060.5万人,女性人口4009.5万人;0-14岁人口1124.6万人,15-64岁人口5759.9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185.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9.12‰,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4‰,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08‰,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
农业人口流失对我国的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近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种地不挣钱;受教育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回到农村等等的原因,很多农业人口逐渐流失。农业人口流失对我国农业现状和未来都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很多农业人口流失,会造成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加速。现在很多农村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再加上种植农产品不挣钱,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农民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耕种土地,所以他们索性将土地流转给一些种地大户。
这种现象在一些平原地区尤为明显,很多土地流转到个人手中,或者以村集体的名义进行耕种,这样土地就更为集中了。
二、土地撂荒会进一步加重;很多农业人口流失后,很多土地没人耕种,土地撂荒的情况会进一步加重。现在的农村土地撂荒更为明显,很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农业人口流失后,很多农民将自家的土地种植树木。例如现在很多农村的良田已经开始种植杨树了。
这种现象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山区,或者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农村更为明显。
农业人口流失也会造成农业发展加速,未来由于农业人口减少,未来农业会向着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农村农业人口的流失,对我国农业的现状及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认为从长期看这是有利的。农民要致富过上好生活,仅靠现有的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农民必须走产业转移的路子。对我国农业现壮是有一点影响,短时间会造成一些农田抛荒现象出现。但这不用担忧,有的流转给他人耕种,随着荒田地的增多,可集中规模种植。这是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
只有70%以上的农民,产业转移了。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规模化,机械化,科学智化的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前途。只有从事农业的人口少了,土地才能集约使用。这样,从土地上转移出去的农民从事其它产业能致富,专业从事农业的农民能致富。合理分配了生产力,国家建设,生产,服务行业也得到充分发展。相得益彰。
农业人口的流失对农业现壮沒有大的影响,对中国农业的未来是积极有益的影响。
农业人口流失,对农业发展利弊?个人认为农业的发展与人口多少没有主要因素,因为人工成本要高于机器化成本,比如秋收玉米,人工成本是机器化成本的五倍,数据分析,美国的粮食价格为什么比中国的粮食价格低,就是机器化种植模式要比人工成本低,分产到户确实解决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温饱问题,可改革开放40年回顾,农业发展是否前进了?还是倒退了,过去的嫁汗嫁汗穿衣吃饭,如今的社会谁家姑娘还会把吃饭穿衣放在第一位?粮食是人民的必须食品,可超能过盛也会导致价格下降,如何解决超能过盛问题,才是关键之处,好比猪肉,前几年价格6至7元每斤,如今价格30多元每斤,一样道理,农业信息化,机器化,科学种植,集体合作模式,才是未来农业发展之路。
因为考学、务工及老去情况导致农村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既是社会现实,又是自然规律。它对我国的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如下:
1.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局限导致农村主要劳动力去寻求收入从事较高的工业和服务业,留守在农村的老弱劳动力耕种土地往往力不从心,使土地流转成为必然,并且流转的土地一般能实现与自己耕种相当的收益或高于此收益,这种有效方法在有的地方已形成了趋势。特别是山区农村,土地不流转面临撂荒的情况下原土地承包人流转的心愿更加迫切,极个别地方送与他人耕种也没人接手的情况真实存在。因而土地流转是你情我愿的事,切实可行。
2.土地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土地用于粮油、水果、蔬菜、中药材,其它经济林木,还是种草养畜,或者作水产养殖,主要取决于价值体现及市场需求,有需求才会去生产,哪些赚钱多关注力度就大。无论传统农业还是规模化生产,调整优化生产内容是从业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长期的任务,并且永远在路上。
3.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土地流转经营的推进,对土地进行整理和生产结构的优化,地力优势凸显,为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农业寻求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创新,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将从中型农机向大型农机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管理过度,山区农业也将从小型农机具向中大型农机进军,一方面需要新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来支撑,另一方面,提整产业升级和产业匹配度也必须完善和深化生产经营体系。
4.“农民”的概念将重新定位。农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促使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消退,传统农业的从业“农民”取而代之的是将是新型职业农民从业者,他们会是接受过现代农业系统工程教育的农业精英人士,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设施设备的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农业经济发展的大任,他们可能是专业团队、合作社、农场主、农业企业或企业集体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