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盗墓笔记为例,最高职业伤害是谁(新盗墓笔记什么职业伤害最高)

游戏攻略 2025-07-11 5
以新盗墓笔记为例,最高职业伤害是谁解析:
  1. 世界上有盗墓人这个职业吗?
  2. 盗墓这个职业的起源于什么朝代?历史上有很多人从事这个吗?

世界上有盗墓人这个职业吗?

世界上有盗墓人这个职业。盗墓人是一种非法挖掘和盗窃文物的职业,通常由一群对文物和历史感兴趣的人组成。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来寻找和获取珍贵的文物,包括搜索遗址、探寻古墓、搜寻博物馆等。盗墓人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并且他们的行为对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免受盗墓人的侵害。

没有,盗墓是违法行为。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一起研究解决文物犯罪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机制、加强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下一步,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也在持续探索。[

盗墓这个职业的起源于什么朝代?历史上有很多人从事这个吗?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小说的畅销,“盗墓”这个行业一度为人所热议。那么盗墓这个职业到底起源于什么朝代呢?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有意识破坏墓葬的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根据现有的记载,盗墓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有人盗掘了商汤墓穴,距今已经长达三千六百多年。

盗墓职业的出现其实与墓葬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出现破坏墓葬的现象较早,但却很少有人以盗墓为职业。直到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崩坏”,厚葬之风逐渐兴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开始出现以盗墓为工作的职业的职业盗墓者。

虽然历朝历代对于盗墓行为多有打击,例如明朝的《大明律》便明确规定,“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这在当时已经是极为严重的惩罚。然而,正如“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所言,在越来越热的古董浪潮下,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仍然有大量人员从事着“盗墓”这一无本买卖。

自古至今盗墓之风屡禁不绝,其中不乏历史名人,然而他们盗墓的目的却各有不同,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刻意毁坏。也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刻意毁坏他人陵墓,比如以破坏风水为目的,又如以复仇为目的,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便是项羽和伍子胥。项羽为报项氏一族之仇,西入关中灭秦之后,曾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中记载道,“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汉书·楚元王传》则记载道,“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伍子胥则是由于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在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军,并攻占楚国郢都之后,虽然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他还是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并鞭尸三百。

△项羽曾破坏秦始皇陵

第二种是筹集军费。这类通常是乱世之军阀,他们通常会命令军队大规模发掘墓葬,从而快速募集军费,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曹操,为了筹集军饷,甚至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从事盗墓工作,将墓中的陪葬品变卖为钱粮,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对此有明确记载,“(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故此,曹操也被盗墓贼视为祖师爷。又如近代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了筹集军费,其公然率领军队挖掘了慈禧的定东陵。

△曹操曾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以新盗墓笔记为例,最高职业伤害是谁(新盗墓笔记什么职业伤害最高)

第三种是发家致富。其实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盗墓贼,这种盗墓者的目的非常简单和纯粹,他们就是为了获得墓穴中的宝物,将其变现后获取钱财。这些盗墓贼或者世代相传,或者师徒相传,评价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其中不乏技艺高超者。例如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这座迄今为止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盗洞最多的墓穴,竟然多达247个,其中更是有十几个盗洞直接打到了椁室。

以上三类盗墓者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历史上多有记载,但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第三种其实规模最大,但由于相对较为隐秘,虽然历史上也有零星记载,但那些基本都是被抓获之后才得以被人所致,不为人所熟知者相对更多。

盗墓从何时起源,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不过,盗墓的情况应该很早就有了。

发现最早有盗墓记载的古籍是秦国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安死》记载:

“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徽桕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与分之。”

之后的一些古籍也记载有盗墓相关的内容。

《汉书》记载项羽掘秦始皇陵:

“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水经注·渭水》也有记载项羽掘秦始皇陵:

“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不过,项羽是否盗掘过秦始皇陵还是有待考究的,因为放到现在完全发掘秦始皇陵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在古代,且在秦始皇陵周围并没有发现严重的损坏情况。

《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广川王刘去(变态的盗墓者):

“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游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爰猛说,大父为广川王中尉,每谏王不听,病免归家,说王所发掘冢墓,不可胜数,其奇异者百数。”

历史上有不少人都干过盗墓这活。

按照集团形制,盗墓者分为“官盗”和“私盗”。

“官盗”,顾名思义,就是统治者或官员组织进行的盗墓活动。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官盗”:

东汉末年的董卓、三国时的曹操、五代时的温韬,近代的孙殿英等。

他们大多处于风云乱世、军阀割据的时代,他们本身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军阀。

私盗”又称“民盗”,指的是个人或团伙的盗墓行为、多数是出于对随葬品利益的追求。

“私盗”一般集中出现在古墓密集的地区,如陕西、河南、山西等文物大省。

盗墓在历朝历代都是违法的,但是“私盗”不像“官盗”有官方的保护衣,所以被抓到后会遭到很严重的刑罚。

根据盗墓方法的分类,盗墓者分为“南派”与“北派”。

“北派”是粗放型盗墓;“南派”是精细型盗墓。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的小说。

盗墓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丰厚的陪葬品,也有一些是为了复仇和寻求刺激的。

最简单的防盗措施就是薄葬。

许多的文物古迹在这种行为中遭到破坏。无论在道德或是法理上,盗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