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中一个武将为何属于两个势力(三国杀中一个武将为何属于两个势力呢)
东汉末年为何分成三国?
我是真君,我来详细回答。
纵观中国历史,三国时代可谓是一个颇具特殊的一个时代。之所以称其特殊,主要是中国历史要么是一统格局、要么是南北对峙,而像三国这种三足鼎立的态势,可谓是少之又少。
那么,东汉末年,究竟为何会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呢?原先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怎会只有曹操、刘备和孙坚之子孙权笑到了最后呢?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借机擅权,故而便爆发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事。至于这十八路诸侯,具体名单如下:
后将军南阳太守、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和骁骑校尉曹操。
正是这十八位诸侯,掀起了东汉末年各大势力逐鹿中原的序幕。而最终,曹操、刘备和孙权笑到了最后。曹操奠定了魏国的基业,刘备创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则建立了吴国。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从广义来看,三国纷乱的历史应起于公元190年的军阀混战,也就是上述所说的十八路诸侯伐董之役,止于公元280年的西晋灭吴。而从狭义上来看,三国鼎立的历史始于公元220年的曹丕称帝,止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可以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间长达43年。
根据史料记载,加之个人分析,本人认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之所以能够形成,其本身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最主要的因素,当属以下三点:
其一:三分人才均势的形成
曹操、刘备和孙权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首要的原因就是在他们身边都汇聚了大量的人才,形成了人才的三分均衡之势。曹操文武兼备,刘备弘毅宽厚,孙权任人唯贤,都是善于驭人、用人的一代雄主。
汉末的军阀混战,使得当时的众多人才流落四方。而后,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关键性的战役,人才又都出现了聚集,而主要方向便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各方主要人才如下:
曹操集团: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一流谋士,武有夏侯惇、张辽、张郃、徐晃、乐进等猛将。
刘备集团: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董和、李严等人,武有关羽、张飞、魏延、马超、黄忠和赵云等将。
孙权集团:文有张昭、顾雍、步骘、诸葛瑾、鲁肃等人,武有周瑜、程普、吕蒙、陆逊、甘宁、凌统、朱然、黄盖等将。
由此可见,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雄主帐下都拥有着一批杰出的文武人才,客观上形成了均衡的人才态势。而这,便是魏蜀吴三国能够鼎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三分地理均势的形成
所谓地理均势,是指割据集团利用地理条件抗衡对方的一种策略。在中国古达,占有险固地利形胜的一方在争雄角逐中明显地具有优势。
以中国整体的区域形胜来论,从南北方向来看,横贯东西的长江把中国地理分为南北两大区,南北对峙,南方政权总是依赖长江为天堑。从东西方向来看,以华山、秦岭为界,形成了西北、西南两个闭锁地区,中原一旦有事,经常成为割据之地。
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地理因素来看,经过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分的地理均势正式形成,具体表现为蜀汉有剑阁之险,吴国则有长江天堑。正因如此,曹魏屡次南征东吴而无果,蜀汉也凭借剑阁之险而多次成功抵御了魏国的进攻。
其三:三分政治均势的形成
三分政治均势的主要表现,便是孙刘联盟的建立和巩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孙刘联盟曾出现过破裂,但就整体来看,还是相当牢固的。
刘备和孙权结盟,本质上是一种抱团取暖之举。于各自战略而言,蜀吴结盟,虽攻取曹魏不足,但自保却是绰绰有余。而孙刘联盟得以实现最为重要的两个人物,并非是孙权和刘备,而是鲁肃和诸葛亮。
正是由于鲁肃和诸葛亮二人超凡的战略眼光和杰出的外交能力,才一手成功缔造了孙刘联盟。而从中,我们便可以发现:事实上,在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分天下的整个过程中,人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综上,正是由于三分人才均势、三分地理均势和三分政治均势的形成,才最终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三国,因英雄而精彩,又因精彩而英雄!
《草庐对》分析的很清楚,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以历三世,地险民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出荆州,收江南,并西蜀,成帝业。要恢复汉室,归于旧都,三个国,只有西蜀是为恢复汉室而战,六次北伐就是最好的证明,三国是东汉和西晋过度时期一个分裂政权,但人才辈出,对历史前进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人们如此喜欢三国的原因之一吧!
这个题目是有问题的,东汉末年的东汉版图主要分成了三个国家,而不是就分成了三国,只不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先入为主罢了。但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为什么主要分成了三国:
第一,天时——雄心,为一代枭雄必有成为枭雄的资本。
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有治理天下的目标,这个目标在三个人身上都没有动摇。曹操起兵之后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政治家、军事家才能,败而不馁,礼贤下士。刘备成大事儿不拘小节。孙权用人不疑。从这三个人的对比来看,都是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人的所不具备的。有雄心而且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百折不回,终会成功!
第二,地利——局势,这一点从下图可以看出。先说曹操,地处中原之地,四通八达,只要武力足够,向北灭袁绍,向东取徐州,向南取南阳和荆州,向东南取袁术,本身就占据了良好的地利优势。孙权从孙策起就占据江东,划江而治,主要敌人就是西面的刘表和北面的袁术和曹操。而刘备前期虽然不占地势优势,但是由于其在赤壁之战中作为主要一方一战成名,有了荆州的落脚地。而荆州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但是攻强守弱,不得不进军益州,而益州在地图上的敌人很少,汉中取下来之后,益州进可攻,退可守,三国之势成矣!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第三,人和——君臣一心。
这三个国家,无论文臣武将都是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君主,这是难得的。魏国的将军和谋士几乎没有背叛曹操的。刘备和孙权就更不用说了。这是袁绍、袁术、吕布等人比不了的。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人都占据了,不成霸业怎么可能呢?
一家之言,多多指教!
三国的形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东汉末年,朝庭腐败,加上自然灾害,粮食歉收,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起义。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割据地盘。据守在北方的袁绍为扩大势力范围,率1O万大军攻伐曹操。曹操以2万左右的兵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曹操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公元200年8月,曹操利用袁绍轻敌不备,偷袭其后方,焚烧其辎重粮草,迅速猛击,歼灭了袁绍的主力,大获全胜,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迫使孙权投降,众人寻求投降求和,智士鲁肃力排众议主张抗曹。最后在鲁肃的努力促成下,孙刘两家在强敌进逼的关头,结盟抗曹。两军在赤壁对垒。由于曹操的大军多是北方人,到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孙刘两家以水战的优势,巧用火攻,最终以弱胜强,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孙刘两家借此胜利之机开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孙权进一步巩固了父兄割据江东的基业。刘备借荊州为据点,进而夺取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后,也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念头,退回北方休养生息。两年后西征,击败了马超韩遂,完全统一了北方。
三国杀一回合是指一个人的吗?
三国杀一回合是指一个人的回合。
在三国杀游戏中,每个玩家轮流进行操作,每个玩家的操作称为一个回合。
一个回合包括出牌、使用技能、摸牌等动作。
所以,三国杀一回合指的是一个玩家进行操作的过程。
在游戏中,每个玩家依次进行一回合的操作,直到所有玩家都完成了自己的回合,才算完成了一个回合的循环。
这样的循环不断重复,直到游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