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戏派兵出战攻略(三国游戏派兵出战攻略大全)
- 三国时期,关羽为什么要出兵打曹操?
-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陈登是用什么办法让袁绍出兵的?
- 三国演义第回到十九到二十一回大概内容?
- 三国群英传2怎样电脑会大规模调兵?
- 我三国迷,最不明白的是关羽为什么要从荆州出兵?既然出兵了,为什么成都方面没有一点动静?
三国时期,关羽为什么要出兵打曹操?
这个问题试答之。请你们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胡乱猜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二爷镇楼
关羽攻打曹操,应该就是关羽北伐。那么关羽为何要孤军北伐,有人说过这是为了响应刘备方面军的一次军事行动,以钳形夹击曹魏。
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二:一来,当时刘备已经进位为汉中王,汉中已定,要响应为什么不早点响应,在刘备和曹操白热化期间北伐岂不是更有震慑作用。
二来,三国志上说的真真切切,假节钺,武将 “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无需请示,可行使主公一切权利。
表面上看似给予关羽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其实意思就是,我刘备不能事事躬亲,所以必须指派人代行,你要打便打,不用给我汇报,但是呢你不能找我帮忙,因为你关羽现在就全权代表了我。故而关羽并没有让成都出兵策应形成两路夹击,只是考虑过让孟达帮忙一起打襄阳。当然关羽也没认为凭借一己之力能够攻下许都洛阳,没人帮忙,区区不到三万兵马也不可能灭了曹操,那么他这次出兵北伐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蜀国不置史官害死人啊)当时发生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如果不是这件事,关羽断然不会北伐。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
为什么说这件事情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呢?我们把扭曲的时间回拨几年。
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进军雒城,打了将近一年。
诸葛亮、张飞、赵云与此同时分兵入川,注意这里并不是刘备打了一年还打不下之后才被召入川。
从结果上我们知道了张飞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赵云溯江而上,会于雒城;进而合兵一处,破雒城围成都。说白话就是要赶紧找到组织。上地图。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GPRS没有微信位置共享的年代,组织不好找啊,一路上跌跌撞撞,否则不会有雒城被攻且一年。不愧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啰嗦了这么多,说回关羽。得知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上地图。
如果能够顺利拿下襄樊,把北战线推进,汉中与荆州的北部通道相连,且荆州取得战略纵深,曹魏南面门户大开。而后政权重心向东部回归,对孙权产生威慑效力。所以,关羽一开始北伐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一方面是杜绝入西川的情形再度重现,荆、益首尾相顾;另一方面是以襄樊为攻击目标从而实现扩大荆州作战基地的预备性进攻。不论是对于曹魏还是东吴,这都是细思恐极的:拿下襄樊,刘备可重新坐阵荆州,外和孙权,以善守的防范汉中,以关张发动宛城战役;待战局焦炙之时,以黄忠,马超,赵云部随诸葛亮北出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步步蚕食;刘备再轻骑回川镇守成都,魏延亲率精兵从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
进可欺身压曹魏,退可提臀迎孙吴。
曹魏和东吴识破这一战略意图,除了不寒而栗和人人自危之外,没有第三种感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咱们先看一段文献记载。《魏书·武帝纪》: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关羽打曹操,而是曹操先打的关羽”。那么为什么曹操要打关羽呢?
首先,曹操已经成魏王,一直想取代汉室。汉室的大臣们,也反抗过,不过失败了,这就给了曹操一个信号。
其次然而刘备已经拿下了汉中,又是汉室宗亲。诸葛亮准备出征关中,有两个计划,其中一个计划就是攻打襄樊,这就影响到了曹操,于是曹操开始调兵准备对荆州的关羽动手。
所以说不是关羽打曹操,而是曹操先打的关羽。
你好,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首先关羽是听从其大哥刘备的指示。三国时期,刘关张三兄弟其攻打曹操的主要原因是: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身处水深火热,刘关张三兄弟为匡扶汉室攻打曹操!
2.刘备乃汉室后裔,大汉正统,所以率刘关张三兄弟一起攻打曹操,光复大汉。
3.关羽张飞刘备深知曹操称帝野心,虽未称帝,但是改朝换代将会是必然,所以为大汉也要攻打曹操。
4.曹操死后,刘备等人为光复大汉,继续北伐攻打曹丕,一求再次复兴大汉,结束三国分争。
虽然历史以尊刘为主,关羽张飞等人也是英雄好汉,但是曹操也不失为一代枭雄,在那三国纷争的年代,时势造英雄,各路英雄好汉辈出!
总结:关羽是遵从刘备指示攻打曹操,以光复大汉,中兴汉式为名攻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本人愚见,请各位多多指正。
因为蜀汉当时的战略态势很好,加上孙权也在合肥一带和曹操刚刚打完仗,在吴、蜀联盟看起来貌似依然坚固的情况下,关羽为了策应蜀汉西北战场,率军北上开辟第二战场,事实证明,在吴国不反水背后插刀的情况下,这个第二战争开辟的相当成功。
关羽北伐前三国战略态势
刘备和曹操从公元217年开始,到219年五月结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曹、刘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战力,刘备方参战将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方参战将领夏侯渊、曹休、曹真、张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谓是一场经典的对决。
汉中之战刘备方阵亡吴兰、雷铜、任夔等,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较大。但刘备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但是最终刘备占领了汉中,取得了汉中之战的最终胜利。
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后,又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刘备势力达到了顶峰。
在此期间东吴孙权又多次攻合肥,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
这个时候的曹操处境相当被动,丢失汉中以及魏兴、上庸、新城三郡,而孙权又和曹操在合肥长期大战,曹操两线作战兵力很是吃紧,不光损失大量士兵将领,还丢失汉中重地和东三郡。
刘备实力大增,而孙权在合肥损兵折将寸土未得,导致孙权心理失衡,产生了对刘备的不满和怨恨。
关羽北伐的必要性
关羽北伐曹操的时机其实把握的很好,也是很有必要的。
曹操此时已经僭越成了魏王,曹氏集团将要取代汉室已经非常明显,只是这个篡汉是由曹操还是继任者完成而已,刘备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刚刚吞并了汉中,实力飞速壮大,已经成为曹操最大的敌人。
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所制定的战略部署,最终要兵分两路进攻中原了。其中一路是从汉中出发,攻打关中,也就是三国后期诸葛亮经常走的那条路。另一路就是以荆州为基地,进攻襄樊。而这一路对曹操的威胁最大,因为这个地方离曹操的心腹之地许昌最近。
曹操新败军心不稳,关羽从荆州北上,一方面可以威胁曹操的许昌,一方面可以策应汉中刘备军减轻刘备军的压力。
而事实证明,北伐很有效果,战果辉煌,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 [1-5] 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
胜败兵家事不期
虽然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先胜后败,东吴背弃盟约,吴国都督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不仅增加的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东吴政权的安全。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首先,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其次,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苛责关羽,不能事后诸葛亮,别说关羽估计整个蜀汉集团都不会想到孙权会背弃盟约,自秦汉以来这种盟约还在背后插刀的行为绝无仅有,春秋战国毁约的事情很多但是都是提前告诉你我要毁约,然后再宣战,这种直接背后一刀的行为很恶劣,当然偷袭很成功,行为很可耻,连曹魏集团都对东吴此举很不齿。
关羽为什么攻打曹操,三国演义有确切的描述,在这里我们以正史为主,个人觉得有几点理由:
1、曹操的实力比刘备强大许多,汉中之战刘备打得筋疲力竭,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程度,诸葛亮全力负责粮草后勤,曹老板放弃汉中前,把当地几十万老百姓都迁走了,刘备付出很大的代价,只得了一块空地,无论是恢复元气,还是汉中等地的重建工作,都需要有人帮他在汉中的方向分摊曹操的注意力,而关羽在荆州这个方向出兵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加上关羽镇守荆州没有打过大仗,满血复活的状态,很适合出兵。
2、关羽是刘备的第一大将,心理优越感很强,加上性格又傲慢,刘备封他为前将军,他说耻于和黄忠这样的老卒为伍,刘备刚收复马超,他就立即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这样的人,总觉得自己能力和武艺最强的。然而,刘备入川,黄忠魏延等这样的降将都立了大功,张飞赵云不用说,只有他留在荆州不动,刘备又打下了汉中,张飞赵云黄忠都有出彩的表现,尤其是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断曹操的臂膀夏侯渊,重挫了曹操的锐气,黄忠功勋卓著,关羽这样的性格在荆州一直默默无闻,他能坐得住?估计他早就按捺不住磨刀霍霍了。
3、配合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诸葛亮曾跟刘备说,待天下有变,派一上将出兵宛、洛方向,将军率众出兵秦川,则天下可定!很显然关羽就是这个上将,出兵宛、洛就是攻打襄樊开始。只是关羽没有选对时机,也低估了东吴的威胁!
以上几点是我的偏见,我是农家晋哥哥,喜欢历史,尤其喜欢品评三国,喜欢我的朋友可以点关注!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陈登是用什么办法让袁绍出兵的?
上回讲到关羽设计杀了车冑,刘备占据徐州,又担心曹操来抱负。
陈登向刘备献计说:“曹操最怕的是袁绍。袁绍占据冀、青、幽、并诸郡,有百万大军,文官武将不计其数,为什么不向他求救呢?”
刘备说:“我跟袁绍没什么交情,最近又把他弟弟给灭了,他怎么会帮我?”
陈登说:“咱们这有个人与袁绍是世交,让他给袁绍写封信,袁绍肯定会来帮忙的。”
刘备问是什么人,陈登说:“这人您平时就特别敬重啊,怎么就忘了?”
刘备猛然醒悟,说:“难道是郑康成先生?”陈登笑着说:“就是他。”
郑玄,字康成,好学多才,曾经是马融的学生。马融讲课时,会挂红纱帐,前面教学生,帐后放乐妓,侍女环列左右。郑玄听了三年课,目不斜视。到了毕业时,马融感叹说:“只有郑玄学到了精髓。”
郑玄家中的婢女都懂得《毛诗》。一个婢女违背郑玄意愿,被郑玄罚跪。另一个婢女对她开玩笑说:“胡为乎泥中?(为什么跪在地上?)”这个婢女回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向他报告事情,正碰上他恼火)”郑玄家婢女之间的交流都如此风雅。
汉桓帝时,郑玄官至尚书。后十常侍之乱,郑玄弃官归田,住在徐州。刘备在涿郡时就向郑玄学习过。成了徐州牧后,也经常去拜访郑玄,向他请教学问。
历史上的郑玄是学者,经学大师,教育家。重名不重官,名气也确实很大。黄巾军造反,却也非常尊敬郑玄,以礼相待,不攻打郑玄所待的县。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不过在刘备反曹操时,郑玄应该已经不在徐州了,刘备与郑玄也没什么交集。演义这里有点乱攀关系,抬高刘备。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兵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玄德听陈登之计,得郑玄之书与绍。
刘备连袁绍;袁绍起 助备代操。令陈琳起草讨曹操。
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操檄文使发其汗病愈,一面领兵杀备,一面领兵拒绍。
关公生擒王忠;张飞用计生擒刘岱,放其回报曹操言备不反。
刘备令云长守下邳,自己和张飞守小沛。以为犄角之势。
陈登献计于玄德曰:“曹操所惧者袁绍。绍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今何不写书遣人到彼求救?”,刘备依计行事。
三国演义第回到十九到二十一回大概内容?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是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这一回曹操终击败吕布,将吕布在白门楼缢死,同时收了张辽这员五子良将之首紧跟着说二十回是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受衣带诏讨贼的事,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这是说衣带诏事发,刘备逃亡,而关公也踏上了千里走单骑带嫂寻兄之路。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
刘备兵少,被吕布打得大败。陈珪、陈登父子暗通曹操,吕布中计,徐州失守。吕布兵退下邳后,采取消极防守,天天与两位娇妻饮酒。吕布因酒色伤神,便严令军中戒酒。侯成请求饮酒,不料触怒了吕布,惨遭刑杖,致使军心涣散。侯成与宋宪、魏续生擒吕布后献了城。吕布恳请刘备替自己在曹操面前说情,谁知刘备反而劝说曹操杀掉吕布。吕布大骂刘备。曹操将吕布缢死在白门楼。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曹操率兵回到许都。次日,曹操表彰刘备武功,引刘备见汉献帝。一排世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献帝大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自此,刘备被称为刘皇叔。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许田打围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就与王子服、马腾等人计议,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董承暗结刘备等人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猜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刘备担心久在曹操身边生变,便借口截击袁术领兵离开了许都。刘备刚走,曹操马上意识到自己放虎归山了,急忙派人去迫。刘备摆阵迎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决不肯回去。袁术兵败身死,刘备乘机占领了徐州。为了除掉刘备,曹操命车胄为内应。陈珪、陈登父子向刘备告密,关羽杀了车胄。
三国群英传2怎样电脑会大规模调兵?
三国群英传2电脑会大规模调兵的情况是玩家应该选择的是困难模式。而且玩家选择的君主势力的临近势力太过强大,就会出现电脑大规模出兵来攻。
例如黄巾之乱里的何进势力,讨伐董卓里的董卓势力和曹操势力,都很强大,武将也多,就会不停的来攻打。
我三国迷,最不明白的是关羽为什么要从荆州出兵?既然出兵了,为什么成都方面没有一点动静?
关羽之所以从荆州出兵,是为了执行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即“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但是关羽没想到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自己建的风火台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也没有想到上庸的刘封孟达会袖手旁观,更没有想到刘备的内弟糜芳会献城投降,至使关羽走投无路,最后兵败将亡,一代明将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被害。
关羽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极为有利的局面下才发动的襄樊之战,这一点上不存在疑问,出兵荆州是合情合理的,而成都方面不是无动于衷,关羽被拜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就是成都给予的最大支持。
天时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
此天时并非天气气候,而是发动战争的时机是非常妥当的。公元219年的五月,刘备彻底赢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曹操从汉中全面撤军,六月,孟达与刘封夺取上庸三郡。这种情况下在当时已经算是天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蜀国属于强势上升期间。
而此时荆州的形式成形于215年,吴蜀两国对于荆州做了重新划分和界定,双方以湘水为界,东属吴国,西属蜀国。因此,刘备势力所占据的是荆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关羽以此三郡作为根基,具备着北伐的条件。关羽也并非盲目的攻击襄樊,在《吕蒙传》里明确记载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此恐蒙图其后故也。”这种战略部署在当时,既能防范东吴,又能北上进攻,是合理得当的。
魏国方面,不仅仅是汉中战场的失败,更为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叛乱。218年,宛城侯音和卫开趁曹操重点倾向汉中之际,举事叛乱;北镜乌桓三郡叛乱;陆浑孙狼起兵起义;连首都许昌的耿级也举兵造反。这样的叛乱虽然都被魏国内部平叛,但使得魏国内部集团疲惫不堪。而东吴对于合肥一线的压制,使得夏侯惇军团是无法达成对于荆州战区的补给和支援的,这也是发动襄樊之战的一个时机所在。
地利
刘备夺取汉中之后,刘封和孟达又拿下上庸三郡,这就打通了汉水通道,这也使汉中与荆州连城一线,此处不考虑刘封孟达拒绝援助关羽的事件,关羽的这种部署就显得非常合理,上庸至襄阳和樊城的补给线和援助线不过百里。相比较下,曹魏的襄樊一带就显得孤立一些。
但襄樊之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西有武当山,东有大洪山和桐柏山,以山为屏障,控扼汉水,是北上中原,南下江汉的必经之路,蜀汉如果想要达到《隆中对》里的既定战略,那么控制襄樊再做北伐就显得容易很多。随后的形式也能看出,关羽猛攻襄樊之际,曹操是准备迁都的,也就是要放弃许昌,说明襄樊被下,中原地区就可轻而易举的夺取,曹魏就只能退居河北。
不仅如此,襄樊如果得手,蜀汉政权可以将汉中、益州、荆州地区完全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能够形成对魏国和东吴的战略优势,从而达到休养生息数年后,北图中原,东渡长江的战略计划。
人和
魏国经过汉中的失败,士气极其低落,而蜀汉从汉中和上庸战场上获取的战果使全国士气高昂,再加上君主刘备进王位,文武百官,全军将士的官职,待遇都跟着上涨,人心大振之时发动战争往往更有优势。而曹魏集团的内部叛乱使其人心不稳,以至于后来关羽很从容的招降梁、郏、陆浑的山贼流民为己所用,甚至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阳太守傅方都毫无抵抗力的投降关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三国志》
关羽所领荆州的兵力总共应该在四到五万,开去襄樊前线的人数也大约有三万余众,而曹魏集团曹仁、吕常在襄樊一带的驻军总数在一万左右,这一点上关羽是具有优势的,关羽不仅能够在后方留够守备以防东吴,还能在前线形成兵力压制,这样的优势战机理当把握住。
成都方面
成都方面其实根本无需做更多部署,一方面是汉中之战后,刘备的损失也是不小的,吴兰、雷铜、任變等大奖相继阵亡,耗时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财力,加上益州本就新定,汉中又刚刚入手,成都方面最关键的事情是维稳,而不是给关羽增兵。
另一方面,刘备进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就相当于默许了关羽做任何军事行动,并且向所有战区宣誓了关羽代行王令的权力,这种支持完全够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了,并且这场战役的必要性无需成都方面再行干预,作为蜀汉高层智囊的诸葛亮、法证等人一定会明白关羽必然会发动此战,因此,综合上述的天时、地利、人和,假节钺就足够了,只要上庸等地听候关羽调遣,蜀汉集团内部还是很看好关羽的。但上庸就偏偏没有听关羽的调遣,战争中期的尴尬局面使得关羽不得不调派荆州后方之兵,这才给了吕蒙机会。而后来刘备处斩了刘封,就足够说明此战的关键环节,错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封。
综上,襄樊之战的发动是具备各方面条件的,汉中之战上诸将是功不可没的,但关羽官拜武将之首,此时再没有一些作为,显得面子挂不住,因此,襄樊之战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最主要的还是客观条件的成熟性。
关于三国游戏派兵出战攻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