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国拯救公平》攻略指南(以天国拯救为背景的小说)
把太平天国失败的责任,推到石达开头上,真的公平吗?
天京之变是太平天国盛衰之交的转折点,石达开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无疑有着很大的责任。他先是不服杨秀清加封万岁,和北王韦昌辉合谋。接着又不顾大局,负气出走,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一系列溃败。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石达开的离去导致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个能领导各个派别的威望人物。
本来,杨秀清被杀后,石达开是金田起义六位封王中,除了洪秀全以外硕果仅存的一人。然而,石达开的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后期军阀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陈玉成虽然勇猛善战,但他年纪较轻,提拔较快,在指挥上比较费劲。比如二郎河会战,就是因为李秀成的消极避战导致陈玉成的失败。三河大捷取得的优势再次丧失。此外,1860年9月的第二次西征,陈玉成李秀成本来约好各自沿长江两岸西进,会攻武汉。结果李秀成中途绕道,比陈玉成晚了三个月才到武汉。到了武汉,李秀成也不愿进攻,最后导致西征破局,安庆失守,陈玉成败亡,天京上游防御荡然无存。假如石达开始终在中枢掌控局势,显然不会有后来各自为战的局面。
其次,石达开带走了不少精锐部队导致太平天国战斗力严重下降。
石达开出走前,太平天国有两次较大的人员损失:分别是北伐军的全军覆没和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部署2万人被杀。石达开的出走,导致太平军再次遭到了放血,李秀成就感慨道,好兵好将都被石达开带走,跟他一起守卫桐城的六七千人,都是“老弱,不能为用,故留为我使”。李秀成回忆1858年天京再次被包围时,也说是因为“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翼王将天王之兵尽行带去。”
此外,石达开出走后,原先的老兵数量再次下降,导致新招纳的军队无法被同化,直接导致后期太平军战斗力急速下降以及纪律崩坏。这是虽然隐形,但却危害极大的一个因素。
最后,石达开的离去导致天京事变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再次瓦解。
石达开出走后,镇江、九江、吉安三个重镇相继失守,其中,镇江失守导致天京再次被包围,九江失守则直接导致安庆失去外围屏蔽,吉安失守,则导致江西全省被清军控制。尤其是1858年3月,江西战事危急之际,他不仅没有主动救援,反而率领大军东去浙江,于是江西大局彻底无望。
当然不公平,就像外星人打败了地球,你把责任推到超人头上是一样的道理。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的核心人物,在太平天国前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军事活动上,太平天国在西征战场取得的成绩主要来自于石达开的英勇作战。最巅峰的一次,打的湘军溃不成军,也是曾国藩这辈子最惨痛的一次经历,差不点跳河自尽。
可以说,天平天国取得军事上巨大的胜利和石达开是分不开的,但是,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的统治危机,他的发生跟石达开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天京事变能够结束,则是石达开的功劳,由于不满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天京,继续进行军事活动。
可以说,没有石达开,太平天国的巅峰,会至少矮下去不少,如果石达开后来能够控制住局面,阻止天京事变发生,则太平天国的巅峰可能会更高。
但是,你不觉得这样对石达开的要求太高了吗?因为,A犯的错误,而B没有能力去解决,就把责任推到B的身上,你认为这是正确的逻辑吗?
而且,太平天国的矛盾,绝对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太平天国并没有解决他们答应农民的事情,换句话说,跟你干了这么些年,你的承诺呢?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太平天国就是忘了初心。忘记了,他们一大堆人在金田起义时的口号了,忘了《天朝田亩制度》上都写了什么?
或者,对于老百姓来说,不但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温饱,还带来了战火。
而石达开只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只能促进历史的发展,但是他改变不了历史。
肯定不公平啊,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思进取,还搞内讧,当时大清还掌控着绝大部分国土,太平天国对于大清来说只能算疥癣之疾,石达开出走之际,天平天国已经走下坡路了,只不过石达开的出走加速了天国的灭亡而已
如果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责任推到石达开的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石达开的出走是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部发生的矛盾所导致的。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峰期是建都南京,此时的洪秀全封天王,和他一起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李秀成等均封王,开始享乐而不思进取。所以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其领导者互相猜疑内讧。